海滨小城读后感范文(16篇)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诱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2、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设计理念:
1、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我想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 练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在设计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查字典“滨”,说说“海滨”的意思。
(滨,水边;海滨,靠近海边的地方。)。
思考:看了这个课题,你想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
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如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划出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弄懂意思;
2、读后检查。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注意给下列字正音:
胳臂()散发()。
绒()。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海滨:指靠近大海的地方。
浩瀚:指海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声面非常活跃。
热闹:本指繁盛活跃的景象。本音标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城的景色?怎样给课文分段?
学生练习在书本上分段。
师生交流:
第一段(1-3):写海滨的景色。
第二段(4-7):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说说本课写了几方面内容?
(一)划一划,理清层次。
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海滨”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
“人们走到街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写大海。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是……贝壳”------写沙滩。
(二)读一读,抓住特点。
1、找出第2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出示训练题:
天是的,海也是。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的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的、的海鸥,还飘着的云朵。
指导朗读上面一段话。
2、读第2自然段,理解“镀”字。
3、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填空:
()的鱼。
()的虾和蟹。
()的海螺。
找出本自然段中一对反义词:寂寞——喧闹。
说说上面词语的意思。
想象一下,喧闹——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呢?
4、小结:作者写海滨时抓住了颜色多而美丽——色彩绚丽的特点。
(三)夸一夸,体会感情。
作者的家乡这么美丽,你能替作者来夸夸吗?
(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语言均可)。
1、小组练习;
2、指名出来展示。
(四)小结学习方法。
划一划,理清层次。
读一读,抓住特点。
夸一夸,体会感情。
划一划:“小城”写了哪几个地方?
读一读:“小城”有什么特点?
夸一夸: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庭院——树多;
公园——舒适;小城——美丽而整洁。
街道——干净。
2理解词语“热闹”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这里还可以填什么词?
(美丽、鲜艳等)哪一个词好?为什么?
3夸一夸小城的美丽或整洁。(展示)。
1、顺序:由远及近;
2、抓住特点。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4-6自然段,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能尝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能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并尝试着写一写。
幻灯片。
1.谈话导入,播放海滨小城的视频。
2.找到文中关键句感知海滨小城。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走进4-6自然段去欣赏小城的美!
学习提示:默读第4自然段,圈一圈作者描写的事物,思考:作者写的哪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同桌合作交流)。
(1)交流圈画了哪些事物?抓住特点:树多。
(2)作者写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抓住特点:叶香,指导读。
(3)你还从哪感受到了美,”凤凰树开了花……”抓住特点:花美,指导读。
(4)指名接读,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找出本段关键句。
(5)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关键句,谁来说说什么是关键句?
(6)看看小海鸥怎么说的吧?出示微课。
(7)小结:看,作者用第二句写庭院树的种类多(树多)!第三句写庭院树的叶香,第四句写庭院树的色美,都是围绕第一句小城庭院树多这个关键句来写的。
(8)写法总结:我们平时就可以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平时练笔时,也可以试着通过不同方面去围绕一个意思写。
2.小组合作:围绕关键句,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交流汇报:第五自然段公园的美。
(1)哪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园的美?榕树。
(2)作者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比喻,把...比作...
(3)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读出榕树的茂盛。
(5)坐在这样的榕树下休息,感觉怎么样?
交流汇报:第六自然段街道的美。
(1)小城街道怎么样?细沙铺成。
(3)小城街道还有什么特点?干净。干净到没有一片树叶。
写法总结:围绕关键句展开写的时候,我们还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
(4)感情朗读:(配乐读4-6)作者围绕关键句子展开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一起走进作者的文字,去感受小城的美!
总结:作者通过围绕关键句、抓事物特点展开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滨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美。从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写作小窍门呢!
1.描写景物要围绕一句话写。
2.要将景物写具体。3.选取的景物要有代表性。
过渡:大家是否能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了呢?现在是到你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秋天的田野里一片迷人的景象,稻谷、高粱、玉米、葡萄、
苹果、柿子、梨子、石榴、桔子。
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也能做一个有心人,用今天学的方法“围绕关键句,抓事物特点”,去读更多的美文!用文字留住更多的美。老师给大家推荐下节课继续欣赏海滨的美!
1.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
2.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庭院——树多叶香色美。
公园——榕树石凳美。
街道——细沙铺成、干净。
2030年的一天,我终于来到了我最向往的海滨小城,那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早上,天色蒙蒙亮,我就听见不远的地方有气笛声,我就来到了,海边看见了有船在海上行驶,不一会儿,海面的一边出现了红色,然后就出现了一小部分太阳,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它像背着什么沉重的东西一步一步的向上走。后来,它终于出来了。到了中午这个海滩上有许多的人,他们有的划船,有的玩球。我就在大海旁边的树林里敬步。这些树都非常高,在这些树里仿佛像走进了迷宫一样。我们在这里的草地上,这里的空气非常好。天气也很凉快,不知不觉的到了黄昏,我又一次的来到了沙滩上,看到了太阳落下去了,它到一球的另一面,为那里的人们照亮了一切,带来了光明。
这就是我心中的一幅画。
文档为doc格式。
《海滨小城》是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在教学时,我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 ,其着重点是:
一、扣题眼,感整体。
结合课文提问:由课题看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什么地方的景色?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从哪些方面写海滨的景色?小城又从哪些地方来描写景物的?文尾一句话,点明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美丽、整洁)。
二、清思路,抓特点。
1、让学生体会海滨小城的美景特点,结合课文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小题思考提问。
2、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写出《海滨小城》的特点。”留心周围的事物“是本组教学的重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读懂第二段,作者留心观察了小城的三处景物。(1)庭院。(2)公园。(3)街道。这三处景物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如:庭院重点是树,特点是树多,不但用眼看,还用鼻子闻——树香。
板书:
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蓝色棕色贝壳归船树榕树路。
白色灰色颜色、花纹各色货物多大干净。
色展美物展美。
美丽、整洁。
三、明道理,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课文从海滨到小城重点写了什么特点?(美丽、整洁)。
2、质疑难。作者如何抓住海滨小城这一特点进行观察的?把海滨小城写得这样美,是否仅仅想告诉我们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教师点拨,引导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使我们了解了海滨小城的景色,同时也受到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提问:课文最末一句怎么理解?这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结句,点明了海滨小城的特点:美丽、整洁。有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
4、引申激发。
问:你们觉得我们家乡哪些地方最美?(白水湖、浮山……)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海滨小城》一文中的写法,赞美一处环境,要求按一定的顺序练习说话。
1、借助关键语句读懂第4自然段,采取找、圈、划、读的方式,积累语言,感受小城庭院的美,迁移合作学习第5、6自然段。
2、利用思维导图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海天交界银光闪闪绿绒大伞。
2、自由读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品读悟法,体会庭院之美。
(一)找关键句,知大意。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找到相关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
交流并板贴:树多。
小结: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
(二)抓关键词,品树多。
1、聚焦句子: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指名读,相机正音:凤凰树、亚热带(图文出示:亚热带树木,拓展认识别的亚热带树木,如:红豆杉、樟树、水松。
指名说这句话是写树的什么多?了解树的种类多。
圈出“有。还有。”“许多”,这些词说明树的种类非常多!让我们感受到庭院的树很多。(板贴:种类多)。
齐读句子。
2、聚焦句子: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读着读着,你好像闻到了桉树的什么?(香味)。
那香味怎么样呢?划出关键词语:满街满院。
引导质疑:满街满院跟树多有关系吗?这是从哪方面写出树多?(板贴:香味浓)。
3、聚焦句子: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笼罩”。抬头往上看,庭院上空是一片片红云,公园上空是一片片红云,街道上空是一片片红云,整个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指名读,这一片片红云就是?(凤凰花)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凤凰花开得多的样子,来表现庭院树多。(板贴:花很多)。
(三)回归段落,悟写法。
1、配《小城故事》音乐朗读。老师读第1句,同学们读2-4句,从整体感受小城庭院的郁郁葱葱、迷人风光。
2、整理板贴,梳理思维导图。
第4自然段围绕“庭院树多”这一意思主要写了树的'种类多、叶香浓、花多这三方面的内容。读懂这段话,我们是借助“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个关键句来理解的。
像这样,当一段话的其他句子都围着一句话展开写,这句关键的句子我们就称它为“中心句”,当它的位置在开头时,我们又称它为“总起句”。
3、拓展阅读:《花钟》第1自然段。再次明确: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它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4、小结学法:读课文--找关键句--圈景物--梳理思维导图--再读课文。
三、迁移学
海滨小城读后感范文(1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