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虎说明文数(通用14篇)

2024-06-234704

近年来,虎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产在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已到了濒危的程度,据文献报道,生活在野外的东北虎,在世界上也只有200多头,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可能只有10头左右;加上全国动物园和饲养基地的也不过200多头。生活在野外的华南虎、孟加拉虎,也不会超过10头。

随着世界上虎的不断减少,全球保护虎的呼声日益高涨。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开始了援救老虎的行动,随后在印度、西伯利亚、我国也都采取了严加保护措施,发布野生动物保-。对全国饲养在动物园的三种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繁殖。仅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东北虎从50年代到现在已繁殖成活了122头。

为了挽救华南虎,1995年中国动物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华南虎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华南虎的救助工作;对我国目前动物园圈养的30多头华南虎,纳入我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繁殖专家组来我国,对上海、重庆、苏州等动物园的华南虎现状作了详细调查,共同采取人工复壮措施。只要全社会都增强生态意识,加上有关部门投入相应的人力、资金等,挽救虎的这一珍贵物种免于灭绝是有希望的。

印象中的老虎花有着暗红色的花瓣,每次见到她都在清晨,毛绒绒的花瓣上附着着一层薄薄的霜,暗红色的.压抑被薄霜所中和,竟有了几分新意;她那深绿色的茎也是毛绒绒的,但并不似其他花茎般生硬,而是在花茎处弯成一个精美的弧度,所以,老虎花并不像她的名字一样张牙舞爪,相反,那精确的刚刚好的弧度不仅没有使花染上丝毫的萎靡不振之气,更使得花枝羞答答的含着头,倒像个还未出阁的姑娘。

老虎花本不稀奇,只因少有机会回家,而每次又都错过其盛开的时节,所以,能看见老虎花倒成为了一种奢望。老虎花朵在早春时节开放,总是三三两两的散落着,从不像蒲公英一样聚在一起,花形就更不相像了,蒲公英总是展现给我们一大盘花瓣,黄色的花蕊清晰可见,而老虎花的花形更像玫瑰,比较拘束,有漂亮的流线,但颜色却不似玫瑰妖艳,暗红色,更显出了花朵少有的庄重与肃穆,可能也正因如此,才与老虎起名吧———老虎花。

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在20世纪地球上原本还生活着八个虎亚种,但在人类的捕杀之下有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了,问几个呀?中陷入濒危,其中我国特有的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灭绝了。虎的身形巨大,体长约有119到290cm亚种当中体型以东北虎为最。而苏门达西腊虎体型则最小。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色,桔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位置的毛底色很浅,一般为乳白色。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这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北地的严寒。一般来说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会比夏天长,体毛颜色和花纹也会比较浅,虎的的头骨滚圆,脸的四周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他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雄性虎的颊毛一般比雌性长,特别是苏门达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一般是粉色的,有时还带点黑点,它们的耳朵很短。形状如半圆儿背是黑色的,中间也有个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并有黑色环纹环绕,尾尖通常是黑色的。因为商业利益疯狂偷猎,导致世界上的虎类基本上都灭绝了,希望偷猎者不要再偷猎了,让我们一起保护好动物,保护环境,共同创作我们美好的明天。

老虎(tiger)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最强的食肉动物,拥有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强大的体型和力量、最长的犬齿、最大号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是最为完美的捕食者。可攻击或捕杀大到象,小到老鼠的几乎任何动物,被誉为“丛林中最有效率的猎杀机器”。居食物链终端,自然界中没有天敌。在中国自古就是“兽中之王”也就是“毛虫之长”,并与“鳞虫之长”的龙并列。所以古人常有左龙右虎作为护卫的习惯。因此虎成为了强大,无敌,凶猛,厉害,霸道的代名词。

如:油老虎、电老虎,形容耗费油,电非常厉害的机械设备;老虎钳,强有力的钳子;。

母老虎,形容女人很厉害(也可能又厉害又漂亮)。

古时,人们对虎这种动物是相当畏惧的。虎性威猛无比,古人多用虎象征威武勇猛。《风俗通义》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如“虎将”,喻指英勇善战的将军;“虎子”,喻指雄健而奋发有为的儿子;“虎步”,指威武雄壮的步伐;“虎踞”,形容威猛豪迈。但虎也经常伤人,而世上毕竟没几个武松。古人对自己畏惧的东西普遍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于是,古人在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有些地方因为迷信,在说到老虎时,往往不敢直呼其名而呼之以“大虫”。

老虎适应环境能力的很强,以至于在亚洲分布非常广泛。只要是满足猎物、水源、隐蔽场所这三个条件需要的环境,虎一般都能适应。然而由于人类对虎生存空间的过度挤压,使得虎只得躲进深山密林生存而成为“山林之王”。即便是如此,虎在山林中的生存环境在我们人类的挤压侵占下,也是岌岌可危。事实上据观察,虎更喜欢隐藏在茂密的草丛里。

我最喜欢的珍稀动物就是东北虎了。听电视上采人参的老爷爷说,东北虎可威风啦!它身穿一件黄里夹黑的斑纹皮袄,屁股上有一条钢鞭一般的长尾巴。四只雪白的虎爪,飞奔起来,快如闪电。黑褐色的“王”字紧扣在它的前额上。一双放射着凶猛目光的眼睛,就像两颗录色的的夜明珠。一张血盆大口,怒吼起来,连山石都会震动。多么英俊,多么威武的百兽之王啊!

东北虎是现在世界上体形最庞大的老虎!东北虎的头又大又圆,四肢粗壮,尾巴较长而且灵便。背部和体侧呈橙黄色,腹部呈白色,全身布满了黑色的横纹,颜色超级美丽。这是老虎在森林里的一种保护色。他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利爪和大而锋利的犬齿。要是你被东北虎的利爪抓一下,立刻就会裂开一个一寸深,两寸长的大口子。东北虎在捕杀猎物的时候,它就会张开它的血盆大口,亮出它那38颗锋利的牙齿,紧紧地咬住猎物的喉咙。不到一分钟,猎物就会一命呜呼了。

东北虎的性格十分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很少和其他动物或同类共同居住。东北虎的疑心是相当的大,特别小心谨慎。当走的路有一点点的异样,它绝不会轻易通过,而是绕道而行。

这就是东北虎,无声无息的恐怖杀手!

人们一提到虎,就会想到它那健壮的身体,锋利的爪牙和威风的样子。的确,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

东北虎的毛色非常美丽,额前有一个“王”字形的斑纹,一身淡黄色的长毛上夹杂着黑色条纹,显得十分漂亮;它那强健、粗壮的四肢和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又使它显得威风凛凛。东北虎是肉食性动物,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爪和犬齿。它的爪长达十多厘米,伸缩自如,比钢刀还利,就是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犬齿长6厘米,是撕碎猎物不可缺少的“餐刀”;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适于嘶咬。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敏捷而富有弹性。

所有种类的老虎几乎都有这些特点,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捕食本领也比狮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然后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七米之外,跃高2米,一掌可以击倒一只鹿。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它还有尖牙利爪,遇上牛这样的大家伙,就从后面跃上牛背,抓住头颈,前顶后扯;如果从正面袭击,就会抓住咽喉,连咬带撕,再壮的牛也只能任它宰割了。

虎在热带和寒温带森林中都有栖息,它耐寒超过耐热,喜欢洗澡,常常出没在离水较近的草丛之间。在饱餐之后,它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休息。虎与狮不同,一般都在晨昏时才出来觅食,但是行动却十分隐蔽。

由于虎的价值大,数量又少,这“森林之王”的雄姿已很难见到。目前东北虎和华南虎均已被列为我们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相信经过社会各界人士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子孙后代们永远可以见到这百兽之王——虎的雄姿。

老虎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它是哺乳动物,它的毛为橙色或铁锈色上面有一条条黑色的条纹。

老虎在亚洲多地都有分布,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其中,体型最大的老虎是西伯利亚虎。老虎喜欢生活在树木茂密的森林和热带雨林中。

老虎体型非常大,雄虎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95千克,体长大约3米,雌虎的平均体重大约是雄虎的三分之二。老虎的头很大,但是大脑却很小,大约是棒球的大小,所以老虎有可能并不聪明,但其实老虎很聪明。

老虎有锋利的犬齿,全长大约是12厘米,在牙龈内的部分大约16。5厘米,露出来的所有5。5厘米,老虎犬齿的形状与猫的十分相像。老虎的爪也很大,前爪有5个脚趾,后爪有4个脚趾。

老虎以肉为食。上次我们去野生动物园看到了老虎,给它一块肉,用竹竿穿上,送进笼子里,老虎一见肉,眼睛立刻就亮了,迅速扑过来,叼起肉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

动物园里的老虎有饲养员和游客喂养它,那么在森林里老虎是怎样捕猎的呢?在森林里

老虎说明文数(通用14篇)

近年来,虎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产在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已到了濒危的程度,据文献报道,生活在野外的东北虎,在世界上也只有200多头,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可能只有10头左右;加上全国动物园和饲养基地的也不过200多头。生活在野外的华南虎、孟加拉虎,也不会超过10头。随着世界上虎的不断减少,全球保护虎的呼声日益高涨。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开始了援救老虎的行动,随后在印度、西伯利亚、我国也都采取了严加保护措施,发布野生动物保-。对全国饲养在动物园的三种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繁殖。仅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东北虎从50年代到现在已繁殖成活了122头。为了挽救华南虎,1995年中国动物协会还专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