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科技创新走廊大全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严峻的国际国内局势需要我国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 8 月 24 日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显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极端重要性,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1.1 当前新发展格局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率先示范引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广东珠三角九市已于 2018 年 5 月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为全国九个国家级示范区之一。因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大湾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
1.2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应以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为先机 国际一流湾区首先必然是科技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知名湾区都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集聚大量高端的人才、技术、资金、企业等创新要素,具有了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在地转化能力。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就必
须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吸引更多高端科技成果在地转化,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1.3 有助于打破美国对我国的科技封锁与经济围堵 当前,美国正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借口,全面发起对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围堵。华为、中兴、云从科技、海康威视、华大基因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领军企业成为美国重点打压的对象,美国的所作所为对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制造业中心与世界级贸易中心的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粤港澳大湾区要突出重围,不仅要全面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也要尽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补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增强区域可持续增长能力。
2.破解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15 年,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2018 年间,广东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激励与改革措施。2018 年国家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活跃度稳步提升,科技成果交易均价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7 年广东省高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7698 项、技术成果服务收入13.3 亿元;2018 年高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6,600 项、技术成果服务收入17.52 亿元;2019 年高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7,617 项、技术成果服务收入21.27 亿元。2019 年广东省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达 33796 项,比上年增长 41.23%;技术合同成交额 2,272.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9%[2],总量稳居全国第二。
但也要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在总体上依然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亟待进一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科技创新走廊大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