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无我(优秀21篇)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八个字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刷爆了笔者的朋友圈,引得无数人点赞。伴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也应与时俱进,时时刻刻心怀“无我”,一心为公、争当先锋、心系群众,面对新时代各种艰巨的任务自然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众议院说了这八个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看到人民网用这八个字作为标题时是在23日早上,当时觉得又震惊、又大气、又感动,它们表达着如父母对孩子般的爱,巍峨、沉稳、奉献。
时随刻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切群众疾苦,真心对群众负责。人民群众是我们各项事业的力量源泉,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主动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万古长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我们党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有100年的历史,贯穿始终的就是这样一条红线: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今天,我想我们大家更加熟悉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八个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这既是一位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也是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本色的生动写照。
这句话出自在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临近结束时,菲科突然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那么大家觉得何谓“无我”?
我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它,
首先,“无我”是无私、忘我。
几年来,习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50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人民领袖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想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亿万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他说过,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4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甘于“无我”、赤诚奉献的豪迈宣言。
是无畏、舍我。
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在看完戍边战士英雄事迹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英雄所说的一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战士们为了中国领土不惜牺牲自己,爱国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们清澈的爱。这让我想到了那句话“宁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这就是无畏、舍我的精神。
是无愧、真我。
张桂梅40多年里她彻底燃烧了最好的年华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1974年,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因为贫困山区教育的落后和不对等,因为“读书无用”“重男轻女”的观念,许多女孩的求学之路在初中就戛然而止。这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她“像乞丐一样”,四处奔走筹集经费。2008年9月,张桂梅创办的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这个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的校训饱含张校长给每一个孩子的信心。12年来,张桂梅让1804个可能辍学的女孩走进大学。一个娇憨的少女燃烧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其他女孩子的生命里。当“自我”完全融入“大我”,这样无愧于人民的“我”,方是共产党人的“真我”。
“不忘初心”,这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
“牢记使命”,这是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也有“大海依旧在那儿”的信心,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永怀着这份初心,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向习近平主席提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回答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无我”顾名思义是忘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了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年轻干部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习总书记的“无我”精神,让“我将无我”成为修身做人、干事创业的常态。
“我将无我心得体会”,这是我从禅修中领悟到的一种境界,也是我追求内心深处真正自我的一种修炼方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修炼后,我发现无我不是一种没有自我意识的状态,而是在放下个人欲望、培养大爱之心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自我。
第二段:学会让自己放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种种的欲望所困扰,我们会因为追求权力、地位、财富而迷失自己的原本状态。而无我,则是在地位和财富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能够保持清醒的心灵和正确的判断力。只有当我们学会放下已有的一切物质欲望、力量欲望和名利欲望时,我们才能认识到真正的自我。
第三段:培养大爱之心。
无我也是一种培养大爱之心的表现。在我们具备无私的爱心时,我们就能忘记自己,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当我们愿意付出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的态度时,我们就展现出高尚无我之心。以大爱之心对待他人,不但能够帮助他人,还能让我们心灵更加纯净、内心更加平静。
第四段:追求内心的真正自我。
在实现无我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放下个人的欲望,还要培养内心富有的爱心。当我们放下个人欲望、培养大爱之心后,我们才能聆听内心真正的声音,听到内心深处真正自我的存在。这种自我并不是虚幻、空洞的,而是我们真正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内在的力量。通过修炼无我,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终于追求到自己的内心。
第五段:对于无我的体悟。
通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我已经能够深刻感受到无我的体会。在修炼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放下自己的欲望,培养了大爱之心,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同时,我也明白了无我并不是在放弃一切,而是在获得更大的智慧、更高的境界之后,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自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和体悟。
总结:通过对“我将无我心得体会”这个主题的阐述,我们了解到无我并不是完全没有自我,而是在修炼中放下个人欲望、培养大爱之心,最终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自我。通过这种修炼,我们能够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自我,并获得更高的智慧和境界。无我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内心真正自我的体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一种胸怀天下的侠义精神。谈及侠义精神,必然少不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神雕侠侣》中有这样的情节,忽必烈曾问郭靖为何要替昏君奸臣卖命。郭靖义正言辞的纠正:蒙古人残暴不仁,侵我疆土,杀害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中原千万老百姓而洒。杨过也曾问他,郭伯伯,襄阳是否守得住?郭靖指着远处苍翠的树木说,襄阳曾住过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蜀相诸葛亮,他说过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郭黄二人早已看透天下大势,蒙古军是挡不住的,这座孤城能守多久便是多久,总是终究一死而已。郭靖此举早已脱离武侠江湖的范畴,升华到了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气节。如同后来人的文天祥、史可法等。即使孤军奋战,天下风云变幻,但是绝不投降。我相信每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加入共产党的初衷都不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身后的家国百姓,为了胸中的大美情怀,为了心中的磅礴理想。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有习近平主席这样为人民忘我而无我,为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思想和意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一种不忘初心的责任担当。回首中国100多年的近代史,皆是屈辱的历史。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国将不国。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经登上历史舞台,试图寻找一条救国道路,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从嘉兴南湖的游船,到八一南昌打响第一枪,再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历史使命,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跨过了一道又一道鸿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只有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才可以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政治边缘走向中国政治舞台中央,成为领导核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中国共产党必将矢志不渝,一如既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们意识到有习近平主席这样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我们是何其有幸!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们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胜利也必然属于坚强勇敢、勤劳自信的中国人民!
3月20日,包括人民网、央视新闻网、中国日报等权威媒体再次将结婚率连续下降的新闻作为版面头条,结婚率持续走低的问题再一次回归到我们的视线中。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人口比重最大的人群年龄大约在22岁左右,而从2017年开始25-29岁的群体则成为办理结婚登记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持续走低的结婚率还在地域分布上有明显的差距,如西藏、青海、贵州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结婚率反而在持续上升。针对结婚率持续走低,晚婚等问题出现的原因各大媒体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对比,既有年轻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结婚率逐年降低其实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各界应该理性地看待,对于部分年轻人的婚恋观予以正确的引导即可。
【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
此题的核心考点在于学生能否将年轻人晚婚不婚的现象客观理性地判断和分析,能够通过表面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背后产生的本质问题,测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重点考察学生的政府思维。
【题目解读】。
近期结婚率持续下降、结婚年龄不断推迟,年轻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现象其实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我们应该理想的看待,当然从生育率的角度来讲对于部分年轻人的婚恋观进行适当引导即可。
从过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恋观,到如今的晚婚不婚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当中“单身贵族”、“单身狗”等一系列的网络热词也印证着身边的单身群体越来越多,甚至在众多媒体采访中很多年轻人也认为婚姻不能套公式,正所谓只有必须结婚的爱情没有必须结婚的年龄。
人们婚恋观的改变导致晚婚不婚现象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
其一,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自1971年起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劳动人口逐年减少,也导致了适婚人数不断下降,必然导致结婚率下降。
其二,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也逐渐过时,老人养老压力减小了,年轻人来自家庭的压力逐渐减少,晚婚或者不婚现象也会随之出现;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年轻人选择进入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结婚及生育成本过高也导致一
我将无我(优秀2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