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漳州导游词概况(精选13篇)
海西建设如同春风般吹拂过漳浦大地,如同细雨般滋润着漳浦大地,如同波光般闪烁在漳浦大地……今天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海西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机遇所带来的。感谢她!感谢她的奉献,感谢她的莅临!
终于,我盼来了这一天,这决定漳浦从此不再落后的.一天。海西建设的莅临,让漳浦旧貌换新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同时,也是海西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机遇挽救了整个漳浦,让漳浦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真的应该感谢她!
现在,我们的漳浦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是从经济水平上,还是从面貌等方面,都是如此。盘陀的天福茶庄就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的环境优美而舒适,那里的建筑美丽而壮观,那里的条件优越得使人有种如临仙境之感……伴着从大水壶中水流出来的声音,人的心渐渐地平静了许多;观看着眼前那么一大片的茶园,谁都不由得从心里发出阵阵的赞叹与向往;感受着学院里环境的静谧,谁都会不由地喜欢上那里……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一个地方呢?这都要多亏海西建设的实施!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漳浦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炫出最动人的一面。未来的漳浦,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经济水平会伴随着时间提高,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坚信,海西建设会造福人类,也会给漳浦带来更大的改变,不断完善漳浦。
海西建设,繁荣我可爱的家乡;漳浦先行,舞动我绚烂的人生;爱我漳浦,开创我精彩的明天!让我们一起为海西建设出一份力吧!
漳州滨海火山风景名胜区地跨龙海、漳浦、东山,东临台湾海峡,北邻厦门以及漳州港区,南接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海岸线曲折长近300公里,由三个半岛(古雷、六鳌、整尾)、多个海湾、多个岛屿组成,交通便捷,是很好的旅游胜地。这里主要有海蚀火山筒景观、火山喷气口群——海蚀埋藏型熔岩湖景观、海蚀玄武岩特大型柱状节理景观、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天“抽象画廊”景观、海蚀特型风动石群景观五大奇观和以赵家堡为主体的闽南古文化遗产,构成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奇石公园、滨海风动石公园和古民居大观园。
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海洋地貌的火山公园;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牛头山、林进屿、南碇岛、香山、烟墩山、前湖湾等及其海域。经专家考察,确认距今2644万年至410万年,在漳州滨海地区曾经有三期十五次的火山喷发,最终形成了世界极为罕见的、保持较为完美的、珍贵的火山地貌景观。其中有:
牛头山古火山口海蚀火山筒景观——“火山盆景”;。
林进屿火山喷气口群——海蚀埋藏型熔岩湖景观;。
南碇岛海蚀玄武岩特大型柱状节理景观——“熔岩石林”“熔岩珊瑚”;。
距今8000多年的前湖湾古森林遗迹;。
香山熔岩锥景点(是观赏大海、日出、海湾沙滩的最佳地方);。
还有一大批独特的地貌景观,如火山喷发间断面、火山集块岩、“西瓜皮”构造、地幔深源包体玄武岩、海蚀“天桥”“一线天”、海上“兵马俑”等景点,形成了形态多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奇石群。
在漳州滨海火山风景名胜区还拥有奇特的海蚀花岗岩地貌景观,这里的景观是由古雷菜屿列岛以及沙舟岛、井安岛、红屿岛等大小23座岛屿组成。岛上以花岗岩地形地貌形成了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花岗岩风动石石群。外加六鳌崂岈山海蚀奇石地貌和花岗岩球状风化石形成的“抽象画廊”等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___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20___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面阔七开间(41米),进深五间(24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础为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千年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芗城旅游。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明清历史街区。
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街区的概况:漳州香港路?台湾路明清历史古街区是闽南传统街区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域,其范围北至市区中山公园,南到修文路,东到延安南路,西至青年路,包括香港路、台湾路府埕和文庙等,是反映明清时期漳州文化特色最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占地26公顷。街区不仅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而且拥有不少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如“尚书?探花”、“三世宰贰”两座石牌坊和漳州文庙,皆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漳州府衙旧址、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嘉济庙碑、王升祠、比干庙、太平天国侍王府等,均是著名的文化古迹;曾在明代风靡一时、被誉为国内三大著名年画的漳州木版年画,也出在这一街区。
香港路古称南市街,唐时已有,是唐宋至明清时期漳州的城市中轴线。香港路北段(修文西路―台湾路)长仅100米,但却集中了整条街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历史建筑。街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民居等历史遗存,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发展史、闽台文化和商业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由“漳州石牌坊”、“王升祠”、街区小庙和民居建筑所围合成的街道空间,尺度亲切,历史文化气氛浓厚。
台湾路古称府前街,也叫府口街,有“残石牌坊”、“天益寿”、“徐氏家庙”等历史建筑,具有闽南特色和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街区内现存有“有大道华洋杂货”、“锦兴漆庄”、“商务印书馆代理处”等老字号,体现了街区的历史变迁。府埕、文庙片历史街区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核心。街区内的始兴北路俗称“府埕”,北面的中山公园是古代漳州府的府衙。“府埕”两边建筑原为1919年陈炯明主政时建成的“迎宾旅馆”,历史上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手抓面、干拌面、豆花粉丝、锅边糊、五香、果条、卤面、粽子和三角饼等小吃花样齐全。街区内的始兴南路是市区唯一现存的石板路。
漳州明清历史古街区的整治效果得到广大市民的赞誉和名城保护专家的肯定,2004年9月1日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5年4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参赞理查德、英格哈特先生特意莅临漳州颁奖,从而为漳州古城延续历史文脉增光添彩。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了历史街区。现在,我们先游览台湾路,请跟我来。台湾路全长近300米,沿街140间店面,整条街充满“古街古店红瓦花窗木门”的古韵。其走向为东西向,在上个世纪初,这里雨伞店云集,专卖雨伞;延安路西边则是台湾路的中段,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一派“南洋风情”;由中段再往前为台湾路的西段,是闽南风格民居,有天益寿老药铺、大同文具店、金可行布鞋行等各类老字号。现在我们主要游览台湾路的中段和西段,请大家跟我来。
在古时,台湾路叫“府前路”,顾名思义,是因为这条街位于古时漳州府衙前而得名,如今街区内的众多遗存,见证了这里的百年繁华,时至今日,台湾路仍是漳州老城区的商业黄金地段,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仍以经营百货和文具为主。
现在,让我们顺着台湾路的小巷徐厝巷,去看看台湾路7号徐氏家庙。徐氏家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二进房屋。一进是一厅抱四房,为接待徐氏后裔的地方;二进是一厅抱二房,供奉着徐氏祖宗的灵牌。因有徐氏家庙在小巷内,故小巷得名徐厝巷。传说:徐氏祖先徐国海原是开漳圣王陈元光部下的一名将军,随陈元光入闽后在南靖县雁塔村定居,繁衍后代。徐氏家庙是雁塔村徐氏后裔上京、上省城或乡试时来祭拜祖先,落脚的地方。现居住在台湾桃园的徐氏后裔回雁塔村寻根祭祖,也来到芗城徐氏家庙祭拜。
台湾路上最吸引人的还数各式各样的百年老字号,这些老字号经风沐雨,至今仍保存完好。台湾路141号,是老字号店铺天益寿药店。该店创建于清末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药店创始人姓陈,系漳浦县赤湖镇人,14岁来漳(义和团时期)在青年路天宝堂药店做伙计,后娶店老板的女儿为妻,另立门面,创办天益寿药店,主要销售片仔癀、龙胆丸、药酒及中西药。陈老板去世后,其4个儿子秉承父业,认真经营,使药店生意逐渐红火,后出资投建崇成、崇进学校(现芗城区实验小学)。抗战后,又与金可行布鞋行合资投建光明戏院(今大众电影院)。解放初期“天益寿”公私合营,以后为国营企业药店至今。天益寿药店创始人后裔现有200多人,一部分居住在芗城区,一部分散居在港台及东南亚一带。金可行布鞋行,其创始人蔡居安,系龙海市颜厝镇下半林人氏,清末时期来漳谋生,在双门顶补鞋,而后在台湾路155号旁开一间补鞋店,经几年努力,买下台湾路136―140号店面开创金可行布鞋行,产品为各种布鞋,销往漳浦、广东一带。现漳南道巷1号大宅居住着蔡居安后裔,还有部分后人散居在美国旧金山和我国的台湾省。台湾路作为一条保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风貌、具有丰富民俗和旅游价值的老街区,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发展史、闽台文化交流史和商业交流史的重要史证。
与台湾路交叉的这第二条路就是香港路。从唐宋一直到明清时期,香港路一直是整座漳州城的城市中轴线。优越的市中心位置,与九龙江水运相去不远的优越交通条件,使香港路成为当时漳州城内繁华、热闹的商业街。
大家是否注意到:香港路沿街两边全是上为住宅、下为商铺的民居,在建筑风格上最具特色的是“骑楼”式建筑样式,这使香港路在闽南建筑史、漳州发展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台湾路和香港路,古风古韵,保存完好,有多部电影、电视剧慕名来此拍摄,
说不定您哪次来游览的时候,没准还会碰上拍摄组,碰上影视明星呢。
现在我们正走在市区的修文西路。街区内的漳州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文庙位于
2023年漳州导游词概况(精选1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