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完整版 龙门石窟导游词(模板8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龙门石窟。很高兴为大家讲解龙门石窟。
现在呢,我们已经踏上旅途,行驶在郑少高速上,途经新密、登封和伊川就会到达咱们今天的目地地——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呢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的地行为两山夹一水,河以东是香山,河以西则是龙门山,远远望去,龙门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门阙,故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正对伊阙,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时改伊阙为“龙门”,沿用至今。
龙门石窟是我国的重点观赏风景区,大家来看这的龙门石窟的门上有一位佛和两条长龙,我们进来时,大家看这些洞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姿态,小佛在两旁,中间有大佛。从前有个传说,古时代有一个长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听到地下有声音,于是他挖地,忽然地咧开了一个大洞,里面出来一个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龙门石窟的称号。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进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洞窟约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大家接着看,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龙,这个龙是守护佛的龙,一但佛被破坏,这个龙就会震一下。提醒我们要保护好祖国是文化遗产。
好了,龙门石窟的历史讲解就先到这里,下面是观赏的时间,注意不要乱画,影响美观。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洛阳籍导游小王,很荣幸和你们一起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
首先带。
给大家。
一个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传说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渺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湖边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孩子,天天到龙门山上放羊。一次去放羊,听到山下传来一种很怪的声音“开——不——开——”,他吓得转身就跑,后来发现没什么动静就停住了。好几次都是这样。小孩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喊开。第二天,小孩子放羊时听到“开——不——开”声音时,就扯着嗓子喊:“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从中间开裂,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奔腾而出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处,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各位朋友,伴着美丽的传说,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龙门石窟奉先寺内卢舍那大佛脚下,.当然卢舍那不是传说中那样神奇地变化出来的,而是大唐一代女皇武则天授意修建的。“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据说大佛模仿武则天的形象而雕刻的,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家看它端坐奉先寺中气势雄伟、气度恢弘、博大壮美。它体态丰腴,真切地体现了大唐体貌丰美的时尚标准。仔细看还可以发现它的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洞悉一切地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它的表情含蓄而神秘,威严而神圣,是一尊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佛雕典范。
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他们女相体貌丰腴,男像脖粗头小、肌肉健硕。引领了大唐时尚的.前沿,见证了大唐辉煌的历史。
往前走,大家看这里是万佛洞,它是因窟内南北两壁所雕15000尊小坐佛而得名。一万多尊佛像以主尊结跏趺坐为中心,飞天、伎乐、力士、小坐佛等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把大唐帝国繁荣昌盛与文化艺术的高超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
龙门石窟是女皇武则天留给后人的文化宝库,这座大型雕刻群虽是半途而废,但它的华丽背影令我们久久流连。
各位游客,看你们脸上的虔诚与笑容,猜得到你们不虚此行呀。我们今天的合作充满愉快,有缘下次再相见。
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河南观光!我叫xxx。他是河南旅游集团的导游。请叫我肖伟或小庚。我谨代表河南旅游集团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旁边是我们的安全大使安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熟练的驾驶技术。我们可以放心,我们可以在车里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很荣幸也很高兴为您服务。在旅途中,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祝你河南之行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南湾景区能给你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俗话说“相见恨晚,百年同舟。”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是百年汽车经销商。相遇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段友谊,在会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河南省的概况,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中原腹地。素有“中州”之称的16.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9800万中原儿女,文化底蕴深厚,土地古老神奇,民族情结特殊,自然景观优美,是中华文明凝聚的地方。在古代,河南处于国家政治中。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存在了3000多年。第一,九朝古都洛阳。开封,七朝。殷商古都安阳,商业之都郑州。今天,河南的改革步伐正在加快。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其gdp多年保持全国第五,居中部第一。它是中国最大的人口大省,最大的农业大省,最大的农产品转化大省,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两句话:不去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去河南就不去。
锦绣河南,中华之源,热烈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这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城市,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在世界的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洛阳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西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四大发明与洛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周易八卦》发源于此,老子写于此(《道德经》),孔子问礼于此,左思(三都赋)制洛阳贵,班超送西域,班固修()。徐深上书(释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杨迪掘大运河,司马光修订《资同治鉴》等。洛阳因天下,易守难攻。因此,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许多朝代都在这里建都。洛阳在国内外都被称为“九朝古都”。所谓九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很多朝代,不准确。中国古代讲究阴阳学说,单数为阳,九为上。它使虚数意味着最大和最多。二是指九朝,与史实不符。洛阳有多少朝代建都?根据史实和专家的考古发现,认为洛阳建都的朝代有13个,但根据史料记载,实际上还有另外两个朝代建都洛阳,一个是汉朝,公元前202年2月3日,刘邦在定陶称帝。刘邦称帝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子·同治鉴》记载:“皇帝在洛阳南宫买酒”,五月,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到长安,另一个是吴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14岁入宫,奠定了自己作为人才的地位。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被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后,武后参政,群臣称帝皇后为二圣。690年9月9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称。武则天在位50年,在位15年,都城为洛阳。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开始,延续了1560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游客们,快乐的一天这么快就要结束了。希望你玩得开心!下次再见面吧!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20_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慕名而来。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远远看过去,石窟安静伫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静静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_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20_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0_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莲花洞是继宾阳三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0_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据说,人大会堂的顶灯就是仿它而做。这里除了大佛造型细腻外,最大的看点是南北它是龙门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好了,我们现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的精华部分。或许你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现在让我们走近它,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这里远远可以看到那边人很多,我们还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而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看!这个就是远处看到的卢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的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微露笑意,形象庄严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这尊主佛却被女性化,传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对云岗石窟,看过龙门后我们都明显感觉云岗石窟佛像雕刻线条古朴粗犷,龙门则精致细腻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给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觉。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尽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当然,除了欣赏卢舍那佛像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旁边的那些同样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这些,都同样雕刻得十分传神的。同样能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好,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就到龙门石窟历史最悠久的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近距离接触石窟,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洞,一进来就可以感受它浓厚的贵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风格。像在这道墙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石窟的每一处都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不容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参观一下石窟,到晚上我们还要欣赏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让我们吃完晚饭就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请看,石窟晚上看过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来是非常现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进去里面看,灯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灵光?这些金色的灯光把佛像衬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好了,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充满了感慨,觉得真是不枉此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谢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
龙门石窟导游词完整版 龙门石窟导游词(模板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