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一等奖9篇(实用)

2024-06-243517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 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本课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立论文。议论文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重点是要领悟作者是如何敏锐的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犀利、论证严密、联想丰富等特点。

这篇议论文在论据运用和论证方法上较为清晰,重在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尊重客观实际,以人为本,全面考虑问题,并通过丰富的联想来揭示中心论点。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理解问题。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

三、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启发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到手、脑、口、心、耳并用将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浓缩,借助课件创设情景并配以图片,将课文作范例,让学生举一反三,学有所获。

情景激趣、启发引导

合作探究式学习、五动学习法(“脑动、口动、心动、手动、耳动”)

根据课文范例活学活用。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课件导入激趣;二、教师指导分析13-19段“晏子使楚”的故事: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故事。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六、拓展延伸:在故事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七、课后反思

(一)用课件播放“晏子使楚”的故事启发学生要学会在故事中去领悟道理,引出新课。

(二)教师指导分析13-19段“晏子使楚”的故事:

课件展示:

1、楚国人和晏婴就门的开设问题上观点有什么不同?

2、他们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楚国式”以人为准——这里的标准其实是人的身份和等级,

事实:并非人本身。

“齐国式”以国为准——以实际情况为标准。

观点: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联系生活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学生先谈观点再进行举例论证

结合课文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举例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

4、由“北大‘状元桥’上走的人不仅限于状元,人人都可进”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证明什么观点?

5、小结: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_论证方法,选用_______论据,证明了_____________的观点。

(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故事。

1、思考:作者用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选用________的论据,证明______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2、从人出发:主观考虑事情,不重实际。

事实:牛顿开猫洞

从猫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作者观点: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3、展示课件:小猫的话

师:开猫洞要站在猫的角度考虑,那么人做事情、考虑问题也要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4、情景再现:【展示课件】早自习一学生迟到,手里还拿着一个馒头

教师甲:将馒头扔到垃圾框;

教师乙:赶紧接过馒头,对学生说老师知道你一定是有事情耽误了吃饭,先委屈一下,下课了老师给你把馒头送来。

(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展示论点相关课件)文中的两个观点是分论点,

你觉得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什么?故事里面有道理

(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

1、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2、在处理问题时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

(六)拓展延伸:在故事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

1、展示“曾参杀人”的故事,让学生悟出故事中所含道理。

2、考考你的脑瓜子

(七)课后反思

对学生采用师评、互评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主要在课堂提问反馈、课堂讨论总结、听说训练展示等环节加以补充评价,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课件导入激趣5分钟。

二、教师指导分析13-17段“晏子使楚”的故事15分钟。

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故事8分钟。

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6分钟。

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4分钟。

六、拓展延伸:在故事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5分钟。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里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讲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观赏两岸美丽的风光,如同在画中游。下面是编者整理飞关于本课的说优秀教材:

教材地位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一篇诗歌,诗歌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诗歌我将分2个课时进行授课,这是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学会由远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图;

3.体会江南风景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感受江南之美。

教学难点:

1.在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况下感受江南之美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知导入法。温故而知新,运用旧知导入可以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2.境陶冶法。由于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无法让其亲临江南的情况下,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的情景,让他们可从听觉、视觉感受江南的美。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此,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

1.读感悟法。

2.学习法。

1.复习导入,巩固知新

一个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识记在心,是需要反复巩固练习的,因此,我选择了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而这种富有童趣的识字游戏有效地避免了识字的枯燥,巩固了生字识记。

2.创设情景,激发想像

在复习完生字词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即将坐火车出发去江南了,你们准备好了吗?那么,现在让我们带上生字宝宝一起出发吧。这样我们可以从语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想像中的旅游情境,激发学生对江南进行想像。

接着,我再以一个导游员的身份向学生简单介绍江南,让学生对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好基础。

3.配乐朗诵,渲染气氛

本环节我将会采用以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读一读等来感受江南的美。

(1)听一听

在音乐中,我运用语言将学生带入江南之中。哇!同学们看,小小的竹排顺水飘流,两岸都长满了绿绿的树木、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啊!通过配乐来渲染气氛,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想像的情境。

(2)看一看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他们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在这里我有意识地教会他们从远到近,从左到右地看图。看图后引导学生说感想,可以让学生有口语练习机会的同时,也让其对江南的感情加深。我是从两个问题引导的:

①远处有什么?近一点呢?再近一点呢?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在这样美的风景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读一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多读、多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此,我采用了学生朗读,老师解释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课文分为三句。第一句指名朗读,再重点解释顺水流,通过让学生动手贴一贴的方式,帮助其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句读给你的组员听,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把鸟儿、鱼儿的欢快之情表达出来。这可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文章第二句学习中,我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再次引导学生看图,图文对应。我是从两个问题来引导的:

①两岸有什么?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②树木的数量多还是少?禾苗是什么颜色?

接着再解释什么是禾苗。

学习第三句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江南是鱼米乡,以及为什么说竹排是在画中游。帮助学生释疑。

4.课后练习,拓展知识

课后作业:

(1)把江南的美丽风景介绍给你的父母或朋友;

(2)对江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有关江南的资料。

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可以有效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鱼米乡

远:房屋、树木

近:树木、鱼儿、鸟儿、小男孩、燕子、禾苗、竹排

树木:数量多密

禾苗:颜色绿绿油油

相关信息:

语文一年级锄禾说课设计

语文一年级:蚂蚁和蝈蝈汇报说课稿

(一)内容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一等奖9篇(实用)

1、教材分析《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2、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3、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