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物新闻稿 人物采访新闻稿(汇总8篇)
人物新闻稿篇一
人物采访新闻稿范文怎么写?请看下面的人物采访新闻稿写作方法吧!
人物新闻也称人物消息,它以精炼的语言和短小的篇幅,迅速及时地报道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风貌。
它是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的新闻体裁,即对人物的主要特点放大和再现,对人物进行集中突出的描绘,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
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二个场面,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
在结构上,既不同于一般新闻,也不同于一般人物通讯,而是取二者之长,常常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读者看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
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仔细观察局部特征,选择一个侧面加以报道。
它与人物通讯之间有相同点,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但人物通讯内容丰富,篇幅较长。
(一) 篇幅短小,叙事单一。
以精练的语言截取新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展开报道。
它主要报道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发明了什么。
它也要求反映人的精神境界,但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成果来展示,而且只要求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必面面俱到。
人物新闻一般五六百字一篇。
(二) 时效性强。
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或刚刚完成的。
否则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20xx年7月秘鲁总统藤森宣誓就职,开始他第三个任期。
几个月后,由于涉嫌参与他的顾问、情报局总管蒙特西诺斯政治贿赂丑闻,被迫下台,避难日本。
以后又被秘鲁政府通缉,要求引渡;再后又宣布要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
新闻人物的言行、活动总是在变化之中。
人物消息强调的就是及时把他们的动向、变化报道出来。
这一点是它与人物专稿的显著不同之处。
(三) 根据人物的需要安排材料。
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
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
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地写人。
所谓“因人写事”,通常是写公众人物。
这些人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发表了新作还是演了什么新角色,度假去了还是住了医院。
如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昏倒,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不算什么新闻,而发生在一国领导人身上就会引起很大反响。
而“人因事显”则为,消息中的人物,往往原先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做了某事或因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而成为新闻人物。
如2003年9月,90岁的美国老人盖伊?格林斯基从2965米高空跳伞庆生日,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跳伞者。
他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法新社为此发了人物消息。
(四) 有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
人物消息一般都需要选择适当的情节与人物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因而故事性
较强,读来较有趣味,如:
人物新闻稿篇二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物新闻稿篇三
今年59岁的徐席林是八里湖新区市容环卫局的一名垃圾清运工,从事环卫工作3年的他,从未喊过苦、喊过累,只是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为大家创造干净明亮的环境。
徐席林的工作便是每天清理垃圾,为了将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徐席林经常用手捡小孩的尿不湿以及卫生巾等,天气炎热的时候,臭味很大,但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他只能咬紧牙关,把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有一次,在把垃圾搬上车时,因为油管爆裂,徐席林的脚被弹出的钢板扎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可他依然坚持把垃圾清理干净。
直到垃圾清理完毕,徐席林才到医院进行简单包扎,可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一出医院大门又跑去上班了。
徐席林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既然我选择了环卫保洁工作,就要干得比别人好,看着街道整洁、干净,我的心也舒坦了。
我们保洁人员是平凡的,不被人看重,然而,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环卫人员,每天用自己的一身脏,换来了万家净。
我们甘愿吃苦,忘我的劳动,为新区增新貌,才有这清新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勇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净化着社会空气,播种着精神文明。
作为一名环卫人员365天一天都不能停,我要一直坚持干下去,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得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它干好。
宁愿我一人脏,换来万家幸福!”
56岁的李火枝是九江县悦馨老年公寓的院长,2010年这家公寓开起来的时候,有120张床位,但只住了一半还不到。
一年后这里的入住老人把公寓挤得满满当当。
有人说,老年公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因为这里会有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有患老年痴呆的人,洗护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各种排泄物的气味、沾染杂物床单的气味……混杂到一起,简直让人没法进门。
可是李火枝这里四处干干净净,仔细闻闻,空气也和外面操场上的一样干爽。
二、三十位老人坐在一楼的大厅打麻将、看电视、低声交谈。
每个人的头发都整齐干净,衣服熨帖,看上去就神清气爽。
2000年的时候,李火枝正式开始护工之路。
那时候她还不到40岁,长发烫着大波浪,穿一身洋气的套装,踩着高跟鞋,漂亮得很。
第一天去福利院上班,一个70多岁的婆婆就嫌弃说:这哪是来做事的,这是大小姐!
第二天,李火枝就把头发剪了,拖地洗衣,按摩喂饭。
谁都没有她麻利,谁都没有她做得好,不到一个月,那个原本嫌弃她的婆婆就改了口:她还真能做事!哪个都没有她好!
现在公寓里有30来个工作人员,能够把老人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但是李火枝还是每天都要到各个房里走一趟。
“娘啊,你今天觉得怎么样呐?”李火枝俯下身去摸摸老人的头发,望着她的眼睛,“能看见我吗?知道我是谁吗?”这是一个轻微老年痴呆的婆婆,眼睛不好,腿脚也不好,几乎整天躺在床上。
“是院长来了吗?”老人一把攥住李火枝的手,“我怎么好久都没看见你了,我在等你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婆婆记性很差,刚刚见过的人,转头就忘了,但是她却牢牢记得李火枝。
“不要以为老人心里不清楚,哪个对她好她就对哪个亲。
一次有位老人大便失禁,弄了一身,刚来的护工慌了神,问李火枝怎么办。
“怎么办?我教你怎么办!如果她是你娘,你怎么办,那你现在就怎么办。
在这里每一个婆婆都是李火枝的“娘”,每一个公公都是李火枝的“父亲”。
李火枝每进一个房间都能准确地说出老人的名字、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你要每天都下床动一下,就这样扶着动动腿也是好的。
不要多,两条腿都动个十来次。
“我给你拍拍枕头,中间都睡塌了,搞好了你舒服一点。
很多老人来的时候身上有褥疮,李火枝给清洗按摩,现在整个公寓就没有一个老人有褥疮。
“这些不能动的老人,除了给他们翻身,还要时不时给他们移枕头,抬抬手抬抬脚。
他们整天这样躺着,哪怕是动一下也是好受的。
因为服务好,老人生活质量高。
李火枝的公寓越来越满,满到她自己这个院长都没有住的地方。
“原来我是有一个单间的,现在就只能住在
2023年人物新闻稿 人物采访新闻稿(汇总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