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新年好教案(优秀19篇)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一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平均分配的经验,例如:将一块饼干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这种早期的等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阶段。如何帮助幼儿建构早期的等分概念很具有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依赖动作和具体的形象进行感知。在等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幼儿会通过多次操作来体验和感悟。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指南》也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实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设置一定的情景,幼儿在此情景中通过探索、交流,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前期,孩子们对于图形、长度的等分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定数量的等分经验还不足,通过本此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感知一定数量的等分,特别是如何同时等分两个数量。
1.初步感知理解等分,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2.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等分图形、长度的初步经验。
(1)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2)每组提供:操作板(左侧为有粘性的版面,右侧贴有两次操作的记录单表格)、朋友标记(在白色瓶盖反面画有笑脸标志)、各类食物(蛋卷、巧克力糖、玉米糖)、笔等。
1.学习用不同方法把数量6分成两份。
小结:原来6块蛋糕分给两个人吃,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2.初步感知等分
师:那佩琪妈妈是怎么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妈妈给佩琪和乔治每人分了3块蛋糕,每人分得一样多。
1.师:瞧,佩琪妈妈用烤箱还做了什么新年大餐呢?妈妈做了几个蛋卷?(6个)
佩奇:“妈妈,蛋卷好香啊。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我家分享。”
妈妈:“6个蛋卷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2.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分蛋卷。
师: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要分得一样多哦!(小结分蛋卷情况并作记录)
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等分数量6。
师:小朋友们,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呢?请你试一试,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思考,在反复探索中发现6的等分。在表格相应的方框中进行记录。(教师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4.交流、分享。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6个蛋卷分给好朋友吃有3种分法:6个蛋卷分给2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3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6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1个蛋卷。
师:最后佩琪请来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新年聚会呢?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1.乔治要邀请朋友来作客,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妈妈说:“乔治,8颗巧克力和4颗玉米糖要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每个好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2.提出操作要求:8颗巧克力和4块玉米糖,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一会儿去试一试,并作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每个好朋友都要吃到巧克力和玉米糖,而且大家吃的东西数量要一样多。(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4.交流、分享
师:你是怎么做的?一样多吗?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有2种分法呢,可以分给2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4颗巧克力糖和2颗玉米糖;或者分给4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颗巧克力糖和1颗玉米糖。
师: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2.佩琪妈妈说:“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3.小朋友们,等会你们回到教室再去帮佩琪想想办法,看看他们应该请几个朋友呢?
如何分发食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围绕等分这样的早期分数概念开展此活动,选材新颖。
充分利用佩琪家准备新年大餐的课件营造解决等分食物的问题情境,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提供支持性环境,师幼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探讨的地位。
本次数学活动依据佩琪家新年聚会的情景,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步感知等分、等分6、同时进行等分8和4。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呈现在记录单上,帮助小猪佩琪和乔治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早期分数概念,还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等。
现在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分享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特别是课件的使用增加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数学认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有师幼之间的互动,也有幼儿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幼儿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表述出来,个别一开始没有操作正确的幼儿也会在同伴、老师的提示下调整正确。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风格也有差异,教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可以让幼儿摆出一种或者更多种分法。有的先估算出好朋友数量,然后再摆食物。有的幼儿先漫无目的地摆弄食物和瓶盖,然后再平均分配。教师对于幼儿的等分方法都给予鼓励的态度,如果幼儿操作有误差也是启发式地引导和鼓励继续探索。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二
情感目标: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
技能目标:能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歌曲《新年好》。
课件准备:《新年好》动画视频;“新年的习俗”组图;“新年祝福”图片。
播放动画视频《新年好》,引导幼儿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激发活动兴趣。
这是什么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快过新年了啦!人们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呢?
出示组图“新年的习俗”,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
1.出示图片“新年的习俗-1”,了解过年“贴年红”的意义。
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人们贴的这些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
小结:过年的时候,人们会贴春联、年画、窗花等等,这些东西上都有喜庆的红色,统称“贴年红”,人们通过贴年红营造喜庆的氛围,为新的一年祈福。
2.出示图片“新年的习俗-2”,了解过年放鞭炮的习俗。
图中的人正在做什么?
过年我们为什么要放鞭炮?
还有什么时候会放鞭炮?
小结:大家碰到喜庆的事情,都会放鞭炮庆祝,但燃放鞭炮需要到指定的安全地点,不能随处燃放。
3.出示图片“新年的习俗-3”,感受新年穿新衣的习俗,并认识唐装。
新的一年,人们还会做什么呢?
熊猫奇奇和妙妙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小结:新年第一天,人们会穿上新的衣服迎接新的一年,奇奇和妙妙穿的衣服是唐装,唐装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有些人会在新年穿上唐装,寓意着吉祥如意。
4.出示图片“新年的习俗-4”,感受新年送红包的习俗。
奇奇的爸爸送了什么给奇奇?
你收到过红包吗?
过年收到红包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会给小孩发红包,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小孩收到红包后,也会对大人说一些祝福的话。
5.师幼讨论,鼓励幼儿交流更多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
小结: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还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代表团团圆圆;很多地方还会舞龙舞狮、踩高跷、放烟花等来庆祝新年的到来,祈福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出示图片“新年祝福”,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
图中的人在做什么?
过年的时候,人们见面会互相拜年,说祝福语,你都知道哪些祝福语?
新年快到了,你们对亲人或朋友有什么祝福呢?请你说一说。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卡纸和画笔等,鼓励幼儿将自己要对亲人或朋友说的祝福语画在卡纸上,制作成贺卡送给亲人。
家园共育:
家长陪伴幼儿观看“宝宝巴士app”的“欢乐新年系列”视频,了解更多过年的习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三
2:学习正确运用量词,培养语言迁移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及扩散思维。
图片(一幅由六张小图组成的大图)、礼物若干。
一、学习量词:
1:分组看六幅小图:幼儿自由探索图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2:请幼儿代表讲述看到什么及多少。
图一:一辆雪橇车、一个篮子、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挂香蕉、一把伞、一顶帽子、一辆小汽车、一条围巾、一双手套。
3:引导探索:说每个东西有多少时,数字后面有一个词,如:一辆小汽车的“辆”、一双手套的“双”、…… (这些词就是量词)。
每个物体不同,它用的量词也不相同,一把伞就不能说成一棵伞、一顶伞,说它们的时候要将量词分清楚。
4:师生一起运用量词讲述其它小图内容。
二、运用所学量词:
1:运用量词讲述六张小图拼成的大图。
重点理解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量词。
2:根据大图的情节,转移到送礼物的活动。
(圣诞老人拉着雪橇车,给小朋友们送礼物)
让幼儿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说一句完整的话,注意量词的运用。如:我准备了一双手套。
3:游戏:《换礼物》
新年到,新年到,幼儿园里真热闹,你做伞,我做帽,互换礼物哈哈笑!
要求幼儿儿歌念完后,和好朋友换礼物时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送给你一双手套。
伸延活动:找量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迁移能力。
启发幼儿观察和回忆周围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并能用恰当的量词说出来。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新年里感兴趣的事,并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2、感受新年的热闹,体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钹、鼓、鞭炮、图谱一张、切分音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运用a,la.等音发音练习。
2、谈话:小朋友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新年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1)出示钹、鼓和鞭炮,认识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2)学习节奏型xxx/xx/xxx/x0。
a、用钹、鼓和鞭炮的声音表示节奏型。b、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型。
二、新年的笑声。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词。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锣鼓里。
幼儿集体跟着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继续掌握切分音节奏。
2、教师示范演唱。提问:你听见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回答,结合图谱幼儿集体演唱歌曲。
a、幼儿集体学唱。b、师与幼儿接唱。c、边唱边表演。
3、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幼儿唱的棒。
三、创编歌词。
1、交流:在新年里你还听见哪些热闹的声音?
2、师根据幼儿说的示范编歌词。
3、幼儿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4、师带领幼儿演唱新的歌词。
附歌曲:新年的笑声2/41=e。
532│31│543│20│521│27│572│20│533│。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锣鼓里,咚咚咚。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鞭炮里,噼噼噼。
15│531│60│5.654│343│234│5—│56654│。
呛呛咚咚咚呛。笑得冬爷爷走远了,走远了,留下了雪花。
啪啪噼噼噼啪,笑得春姑娘走来了,走来了,带来了花瓣。
322│132│10║。
银亮亮银亮亮。香喷喷,香喷喷。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五
1、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感受敲锣打鼓的欢庆气氛,继续体验节日的欢乐。
2、引导幼儿随着歌曲做模仿动作和拍手、拍腿、垛脚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1幼儿聆听音乐做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来动作。
1老师出示锣鼓,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锣鼓?”“什么时候我们要敲锣打鼓”
2老师敲锣打鼓,让幼儿倾听声音。
3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感受敲锣打鼓的欢庆气氛。
幼儿倾听乐曲,拍手的动作来打节奏。
幼儿倾听乐曲,拍腿的动作来打节奏。
幼儿倾听乐曲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
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现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做小鞭炮吧!
在活动室中放歌曲录音,进一步让幼儿熟悉歌词,学着完整演唱。
操作建议:
如果能有小鼓小锣让孩子们去玩一玩,在孩子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去表现动作效果或许会有改观。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六
新年即将到来,但和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对于新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平常总是跟在爸爸妈妈后面过年,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通过这次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过新年的快乐气氛,从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状态变为有意识的状态,让幼儿喜欢过年,懂得长大一岁要更加懂事了,进而对新年有深刻的感知,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1.初步尝试3/4拍的节奏。
2.感受新年活泼欢快的气氛。
新年树、悬挂的`小物件、小狗、磁带。
一.律动:听音乐,随意做动作,引导幼儿体验新年欢快的气氛。
二.学习歌曲。
1.完整的欣赏歌曲。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熟悉音乐旋律。
4.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唱歌曲。
三.歌表演。
1.许愿。
2.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吧!
幼儿园新年好教案篇七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3、能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出集体荣誉感,和热爱民族文化。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重点: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难点:理解歌曲含义,体验歌曲意境。
气球、彩旗、彩链、卡片等。
最新幼儿园新年好教案(优秀1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