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能源战略解读心得体会简短 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新能源战略解读心得体会简短一

[关键词]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

>

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储备量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中国拥有的石化能源较为丰富。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能源储量潜力大。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上蓄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较低,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而且不足世界人均水平30%的耕地资源制约着生物能源开发。

2.能源生产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在众多能源资源中,我国众多的工农业发展都主要依靠煤。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电力建设滞后,而是能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30,但消耗能源总量却高于全球1/10。我国单位产值所消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8倍,日本、瑞士的11倍。目前,美国装机容量8亿千瓦,但gdp是中国的10倍。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一半,但新装机容量要比美国现在装机容量多5亿千瓦时。我国能源系数总效率仅约10%,不及发达国家的1/2,另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了,能源低效率利用造成我国每年浪费资源占gdp的5%,再加上“电荒”耽误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占我国gdp的10%,仅此两项,我国每年至少损失20000亿元。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效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80%;钢铁、冶炼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鼓风机及水泵的能源利用也仅为国际水平的85%;国产电动机在产生相应动力的情况下,其电力消耗量比国际水平高5%―10%。

4.煤炭加大了环境压力。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已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而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5亿吨地下水,煤炭开发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负荷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张。

>

煤炭在我国储量大、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占13.5%,天然气占3%,水电的占7.9%。

从近二十年看,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6.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3.8%降为2000年的34.0%。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优化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伊拉克战争、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都毫无疑问的说明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与制约,世界终端能源结构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为:通过管网输送的能源(电力、热、氢等)增多,固化能源(煤、生物质等)和液化能源(优质品、横成燃料等)比例下降。

1.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由此可推测在2020年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其消费比例中下降的部分会被新能源(水电、风能、何能等)所代替。

2.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35―40亿吨标准煤,煤炭资源量能够满足需求量,但是石油就主要依靠进口。新能源中水电,由于它是清洁能源而且我国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近7亿千瓦时,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

可推测在2020―2050年间我国能源还是以煤为主,水电消费比例逐渐的排升到第二位,石油、天然气将逐渐被其他能源取代。

由于我国煤炭的开采大部分属于掠夺性开采,估计到2100年煤炭资源已贫缺。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将更为普遍,更为高效,而且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能源开发的首选资源。我国2/3的国土属于太阳能丰富区,全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70300亿gj。

可预测在2050―210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会很大的调整,并能更好的完善,会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也会相继提升消费比例,而石化能源将逐渐被取代。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08

[2]倪维斗.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n].科技日报.2007

[3]姚愉芳,纪红.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

[4]吴步军.未来中国能源多元化趋势[j].应用能源技术.2010

有关新能源战略解读心得体会简短二

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国积极发展科学技术推进环保事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备受关注。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但其发高额研发成本阻碍着其发展。

国外研究领域经常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结合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管理问题具体分析,对其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并对相关费用进行逐一考虑,相对于传统成本计量模式更加全面和合理。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

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国积极发展科学技术推进环保事业。我国也开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以缓解我国环境的污染问题及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我国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而本文希望结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概念由当时的美国报告正式提出。他们认为1961年美国国防预算至少25%用在维修费上,认为把全部寿命周期内的维护费压缩到最低才是产品研制的基本思想[1]。当时将全生命周期成本定义为:政府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开发、设置、使用、后勤支援和报废等费用[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关规定逐步完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

ngapuli ka(20xx)通过lcc的计算,对电力发电项目的案例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认为,利用lcc成本法能够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和对成本进行更有效的管控[3]。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国内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余绪缨(1998)解释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和含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为生产者成本和使用者成本,认为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使用者的相关成本密切关联,并且互为消长,生产者用较高的成本生产出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产品,为产品使用者的成本降低创造条件,从而提高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

黄晓燕(20xx)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核算对于企业的作用:包括有助于企业的定价决策、促进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的长期收益以及潜在收益、有利于企业分析所处环境、行业特点和竞争对手,分析判断不同阶段应当选择的不同生产战略进行积极应对等[5]。

2、国内关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在汽车产业相关应用的研究。通过对电动汽车全生命成本的分析,探究了电动汽车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国家发展电动汽车的策略建议[6]。

孟先春(20xx)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汽车产品社会成本的估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

>

(一)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分析

1、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由传统汽车企业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出资进行研发,基于传统汽车生产线进行生产。

2、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可划分为企业基础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能源汽车开发、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及企业一般管理和后勤服务八个方面[8]。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涵盖从设计制造到最终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材料利用和制造、车辆制造、车辆使用和车辆回收或处理。因此我们首先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

本文通过分析,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研发阶段、加工制造阶段、使用阶段和回收报废成本。

(二)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分析

1、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对落后,在研发投入上必须加大力度。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主要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产品设计、产品试制、产品试验和产品定型。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研发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前期市场调研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产品设计及试验费用等。

2、新能源汽车加工制造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新能源汽车加工制造阶段主要包括原材料加工、零部件加工和整车的装配,以及产品的仓储和运输等。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加工制造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用、装配费用、物流费用。

3、新能源汽车使用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新能源汽车使用阶段主要包括燃油、汽车维修保养、污染物排放、交通处罚等。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使用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燃油费用、维修费用、电池使用及更换费用。

4、新能源汽车回收报废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新能源汽车的报废回收处理阶段包括拆卸、金属回收、焚烧填埋等。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研发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拆除成本、环境成本以及残值收益。

(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比较分析

根据市场数据和一些相关预测等,可以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不完备,技术仍处于新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成本方面大幅高于传统燃油汽车,而由于电动动力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则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低得多。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研发成本将会逐渐下降,并且随着其不断推广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成本分摊将进一步降低总成本,而使用成本的优势则会更加明显,所以通过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并加强宣传,推进相关配套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期将会越来越有优势,并且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

本文通过结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产业化体系不完备,市场规模有限,消费观念保守,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受到消费增长缓慢的制约,但新能源汽车在环保以及使用成本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并且其研发成本和加工制造成本将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各项性能拥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有关新能源战略解读心得体会简短三

人是自然之子,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永远都是自然母亲的儿子,儿子对于母亲,是应该永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的,然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为了满足人们衣着华丽的需要,一只只野生动物应声倒下,它们的皮毛被剥下来裁剪成裘皮大衣,它们的兽牙、兽角被割下来打磨成精美的首饰;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一只只野生动物倒在了血泊中,它们的身躯被当做美味佳肴端上了餐桌;为了满足人们降低制造成本的贪念,一道道的令人窒息的浓烟遮蔽了蓝天,一股股散发着恶臭的污水汇入了河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肆无忌惮地剥削着自然母亲,却从来没想过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而事实上,自然已经在惩罚人类了。

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天空不再是透亮的蓝色,洁白的云彩也不见了踪影,整日阴沉沉的,笼罩在昏暗的雾霾中;参天大树干枯了,荣荣青草枯萎了,再也看不到涓涓的小溪,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歌声,再也喝不到纯净甘甜的泉水……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痛心呀!这就是自然母亲对人类的惩罚。

远古人类得以繁衍生息,是因为他们对自然母亲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如今的我们,同样需要怀揣敬畏之心,才能继续生存发展,否则,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野生动物一样,永远地消失。

敬畏自然就是要拒绝野生动物制品的买卖,只有这样,野生动物才

新能源战略解读心得体会简短 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