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精选17篇)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一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
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相识的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可以说“您早”、“您好”“晚上好”。别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应答向他致意,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有时也可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并点头致意,这也是一种向人问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较熟悉的朋友,除了问候致意外,还可以问问对方家人的情况,并请他代为问候。
对外国朋友,要按他们国家的习惯用语打招呼,如与英美等国家朋友初次见面时,可用“howdoyoudo”,熟人可用“howareyou”。有时直接用“hi”来打招呼。根据中国的风俗民情,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儿去?”但用这种方式向西方国家朋友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去吃饭,或干涉他的私事。
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5、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6、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7、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8、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9、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10、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迪生。
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12、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1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法.孟德斯。
14、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5、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歌德。
1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1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18、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丘明。
19、美德是块宝石。——英国.约翰·洛克。
20、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美.兰道?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二
公众场合、交际活动中,男士关怀和照顾女士,要做得自然、恰当、适度,而不能过分与勉强。比如,想帮一位并不太熟悉的女士提拿物品,需征得对方同意,才可实施。如果女士并不想让你帮忙,你就不可过分殷勤,贸然行事,否则可能会让她尴尬、不快。特别是她的手包或挎包,一般并不希望男士去碰。此外,男士还应注意一视同仁,不能单独对某位女士过分热情,而冷淡其他女士,否则也会招致非议。
如果女秘书和男老板在一起工作,对女秘书来说,那就谈不上女士优先。但是,在交际场合,男老板有时也让女秘书在众人面前“优先”一下,这未尝不是一种绅士风度的体现。
在我国,不少女士对“女士优先”似乎并不适应,面对男士的关照,感到不好意思或不知所措。其实,女士完全可以泰然受之。对于将要踏出国门或涉及对外交往的女同胞,更应尽快适应这一国际流行的礼节。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三
行人应走人行道,须尽量靠右边行走。
穿越马路要走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
主动为老弱病残疾者、孕妇、儿童让路或护送过街。
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不要一边行路,一边吃东西或抽烟。
如遇到交通事故或纠纷争执,不围观、不起哄。
骑自行车、电动车要靠右行驶在慢车道上。
必须跨过机动车专用道路时,应在就近路口推车进入,不得骑入快车道或人行道。
注意不逆行、不撑伞、不闯红灯。
骑车进入工厂、学校、机关等大门时,要下车推行。
在规定地点等车,按顺序乘车、不强行上下。
乘车及购票,主动出示车月票,接受查验。
不携带危险品和有碍乘客安全的物品、动物乘车。
保持站内、车内环境卫生,不喧哗,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爱护站内、车内设施,不蹬踏座椅,不乱写乱画,不损坏公物。
照顾老幼病残孕乘客,主动让座。
不要在车厢内吸烟,应到指定区域吸烟。
不要向窗外扔酒瓶、皮果等杂物。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四
2)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3)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4)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6)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8)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9)仁者爱人,为仁由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0)仁之发处自是爱。——朱熹。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追着蝴蝶,走进花丛,
让我们走进礼仪之窗。
让小锤去敲醒每一个人,
让我们带着礼仪走进学校,
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高高扬起我们的双臂,
去拥抱一个美丽的梦。
把自己变成文明树,
去体验文明的欢乐;。
把自己变成礼仪花,
去感受礼仪的乐趣。
走进礼仪之窗,
等你从礼仪之梦醒来,
你会悄悄告诉小伙伴:
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尊重,
什么是自爱,什么是自律……。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五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六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七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篇八
据考证,礼仪在我国古代是敬奉神明的。“礼”字在甲骨文中就有。“礼”字在古代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穿了鞋子才好走路。但是鞋子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合适。后来“礼”字的含义越来越多。到了周朝,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把“礼”与“德”结合起来。随之等级制度的出现,“礼”成了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位于其他社会观念之上。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三个“礼”字各有各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来说,第一个“礼”字指的就是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二个“礼”字指的是规矩、规则;第三个“礼”是指政治法律制度。
(二)仪的含义。
根据考证“仪”字的含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三)礼仪的含义。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
教育工作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精选1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