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学乃伦理之母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4

对于一个相当私人化的人而言,对于一个偏爱自己的私事超过任何社会重要角

色的人而言,对于一个在这种偏爱方面走得相当远——至少远离祖国的人而言,对

于一个宁做民主国家中彻底失败者也不当暴政下烈士的人而言,突然发现自己站在

这个讲台上,这是多少有些令人尴尬不安的场面。

……

如果艺术传授什么(首先对艺术家而言),那就是人格的私人性。艺术,作为

私人事业最古老、最具字面意义的形式,在一个人心中,有意无意地培育一种独特

性、个人性、分离性的意识,使他从一个社会动物,转变为独立自主的“我”。很

多事物可以分享,一张床、一片面包、一些信任、一个情妇,但决非一首诗,例如

莱勒·玛莉亚·理尔克的诗。一件艺术品,尤其文学作品,特别一首诗,是向一人

私语,将其带入直接交谈,没有任何中介。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艺术就一般而言,尤其是文学,特别是诗歌,并非完全得

宠于争取大善的斗士、教化群众的导师、揭示历史必然的预言家。在艺术涉足之处

,在朗诵诗歌的地方,他们发现:漠不关心和多重声调,代替了事先应许和全无异

议;疏忽大意和吹毛求疵,代替了行动决心。换句话说,在那些小零的位置上,在

那些大善斗士和群众统领们倾向运作的地方,艺术引出了一串“句号、句号、逗号

,以及一个负号”,使每个零都变成一张小小的有人性的尽管并非总是漂亮的脸。

伟大的巴拉亭斯基谈到他的缪斯,将她的特征归结为拥有一张“超凡脱俗的面

孔”。

正是在取得这“超凡脱俗的面孔”上,显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因为我们正如这

张面孔一样,在遗传上愿意并且能够超凡脱俗。一个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其

首要任务就在于把握自己的人生,不受外来的强制或规范,不管其外表可能有多么

高贵。

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我们完全明白它将如何终结。把这个机会浪费

在他人外表、他人经验上,浪费在同义反复上,那将是令人遗憾的;而更令人遗憾

的还在于,历史必然的预言家说服一个人,使他可能愿意赞同这种同义反复,但既

不会随他去坟墓,也不会向他致谢意。

语言,大概也可以说文学,比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都更古老、更必然、更持久

。通常由文学对国家表达的厌恶、嘲讽或冷淡,本质上是永久抗拒暂时,更确切地

说,是无穷抗拒有限的一种反应。至少可以这么说,只要国家允许自己干预文学事

务,文学就有权干预国家事务。一个政治制度,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正如一般的任

何制度,在定义上就是一种具有过去意味的形式,但指望将自己强加于现在(往往

还有将来)。

一个以语言为职业的人,对此最无法忘却。作家的真实险境,主要并不在于国

家进行迫害的可能性(往往是确定性),而更在于发现自己被国家特色所催眠的可

能性,这些特色无论是野蛮或正在改善的,总是暂时的。

国家的哲学,它的伦理,更不必说它的美学,总是“昨天”。语言和文学,总

是“今天”,而且往往构成“明天”,尤其是在以政治制度为正统的情况下。文学

的价值之一,正在于它帮助个人,使其存在的时代更特殊,使其区别于前人和同辈

,避免同义反复——那被尊称为“历史牺牲”的命运。艺术尤其文学不同寻常之处

文艺区别于生活之处,正在于厌恶重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将同样的笑话讲

三次,而且三次都引人发笑可成为聚会的活力,然而,在艺术上,这种作法称之为

陈词滥调。

艺术是一种无后座力的武器,其发展并非取决于艺术家的个性,而取决于物质

自身的运动和逻辑,取决于每次要求(或建议)一种新颖美学解答方式的以往结局

。艺术具有自己的谱系、运动、逻辑和未来,与历史并非同义,而至多平行;艺术

存在的方式,在于其美学真实的不断创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发现,艺术“领

先于进步”,领先于历史;如果我们不再一次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改善的话,那么历

史的主要工具就是陈词滥调。

如今,有一种相当广泛接受的观点主张:作家尤其诗人,在其作品中应该采用

街谈巷语,应该采用群众的语言。这种主张虽然有民主外表且明显有利于作家,但

非常荒谬,代表了一种使艺术——在此为文学——从属于历史的企图。除非我们已

经决定,现代人类到了停止发展的时候,因此文学应该使用人民的语言,否则,正

是人民应该使用文学的语言。

总之,每一新的美学真实,使人的伦理真实更精确。因为美学乃伦理之母。

“好坏”的范畴,首先是美学范畴,至少在词源上先于“善恶”的范畴。如果

在伦理上并非“容许一切”,那正是因为在美学上尚未“容许一切”,也正是因为

光谱的色素是有限的。敏感的婴儿哭啼拒绝陌生人,或相反伸手接近陌生人,都是

出于本能,作出审美选择,而非道德选择。

审美选择是高度个人化的事务,审美经验总是私人经验。每一新的美学真实,

使人的经验更为私人化,而这种私人性时常

美学乃伦理之母

对于一个相当私人化的人而言,对于一个偏爱自己的私事超过任何社会重要角色的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