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见的礼宾活动
一、 迎送 在外宾抵达时,由适当的人员前往机场、车站迎接,表示欢迎,并妥贴安排各项礼仪程序和活动。这是外宾进入国门后的第一项正式活动,各国对此都二分重视。
在外宾结束访问离开时,则要给予热情欢送,使访问得以圆满结束。在外宾进行访问期间,还可能到国内各个城市参观访问,也外都要有迎有送。
所以,迎送不仅是一般的迎来送往,而是对外交往中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 迎送的安排,视来访者的身份地位,都有一定的规格。
有时,为了表示双方的特殊关系,对迎送可破格安排。据师哲同志回忆,毛泽东主席1949年12月16日每一次访问苏联抵达莫斯科时,苏方的礼仪规格很高。
有意安排专车在正午12时车站大钟敲响时进站。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在下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毛主席。斯大林和全体苏共政治局委员在办公室门口站成一排,欢迎毛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
据说,斯大林一般是不到门口迎接外宾的。破格的接待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
1993年初,美国总统布什访问莫斯科。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到机场迎接,当时天气寒冷、雪花纷飞,在机场未举行任何欢迎仪式,外电反映"布什受到的礼遇的低调的"。
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抵达首都时,被访国一般都要给予隆重正式的欢迎。如果贵客要先在边境城市停留,则还要视情况派适当人员前去会同当地官员迎接。
欢迎仪式由主方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主持。有许多国家是在外宾下飞机(火车)后,即在机场(或车站)举行仪式。
也有的是在外宾抵达的当天或次日,在特定场所,如总统府、王宫、议会大厦、大会堂或国宾馆的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悬挂两国国旗,铺红地毯。
当来访元首或政府首脑到达时,主方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即与之握手,双方互致问候,来宾接受献花。当主人陪同贵宾在检阅台或其他指定位置站定后,乐队开始奏两国国歌,并开始鸣放礼炮,国家元首21响,政府首脑19响。
歌起炮响,歌落炮停。然后仪仗队队长趋前报告,请示检阅。
来访国宾在主人陪同下检阅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检阅后,主人向客人介绍前来欢迎的其他高级官员,有的国家还安排与各国驻当地的使节见面。
客人也向主人介绍主要随行人员,并与欢迎群众见面。来访国驻当地的外交使节和官员等也参加欢迎仪式。
有的国家还安排致欢迎辞和答辞,也有的由来访者散发书面讲话。 有的国家在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专机进入国境或离机场100公里处,派战斗机为专机护航。
战斗机向主机发致敬信号,编队飞行至机场上空。主机下降后,护航机绕场一周后离去。
但是,这种护航的安排已日渐减少了。 从机场到宾馆沿途,安排警车与摩托车队开道护送,一方面保证了贵宾车队的畅通无阻,又起到了礼仪作用。
欢迎仪式的具体安排,各国视各自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国际上各国领导人的互访活动日益频繁,这方面的安排有逐渐简化的趋势。
但总的来说,都要求能显示出隆重热烈的友好气氛。 美国总统欢迎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仪式在白宫南草坪举行。
这一仪式,由华盛顿军区、白宫与国务院合作安排。仪式开始前半小时,仪仗队便在南草坪的汽车道上整队准备受阅。
仪仗队由乐队先导,在鼓乐声中纵队行进,走进南草坪指定地点。参加欢迎仪式的人员在仪式开始前20分钟到达白宫,由国务院礼宾官引进休息室稍事休息,在仪式开始前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
总统通常在贵宾到达前三四分钟到来。总统来时,仪仗队队全体立正,举枪致敬。
当总统走向检阅台时,乐队秦《欢呼领袖》乐曲。贵宾由国务院代表陪同,乘车从西南门进入白宫,在红地毯上停车。
此时仪仗队肃然立正,军乐齐秦。总统与外国贵宾互致问候并合影后,一同走向检阅台,仪仗队向他们举枪致敬。
随着乐曲的奏起,礼炮开始响起,以每三秒钟一发的速度连续鸣放21响。礼毕,总统陪同贵宾走下检阅台检阅仪仗队,指挥官在贵宾右侧随行,在检阅过程中,乐队奏进行曲。
当总统陪同贵宾走回检阅台,仪仗队再次举枪致敬,贵宾还礼后,指挥官敬礼报告: "仪式完毕。"然后把仪仗队带开。
总统便走到话筒前,正式致欢迎辞,贵宾致答辞。此后总统陪同贵宾进入白宫接见官员。
当总统与贵宾离开检阅台走向白宫时,乐队鸣号奏乐。 在我国,当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离开首都去外地参加访问时,由当地行政首长出面迎送,中央由高级官员陪同前往。
除了有时有群众欢迎场面以外,一般不再举行正式的欢迎仪式。 如有过境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抵达时,所在国政府往往派适当的高级官员前往机场迎送款待,安排来访者在贵宾室休息,有的还在机场设宴招待。
1969年9月11日,周总理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为解决两国关系的紧迫问题,进行了会见,就是在北京机场举行的。 当外国元首或政府结束访问、离开首都时,应组织相应的欢送。
有的国家还为此举行欢送仪式,其程序类似欢迎仪式或加以简化。 我国目前做法,当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抵达北京时,由政府陪同团团长(一般为部长或副部长)前往首都机场欢迎,并陪车送至钓鱼台国宾馆下榻。
然后在当天或次日,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东门举行正式隆重的欢迎仪式。如遇天气不好,则改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内中央大厅举行。
我国不安排为来访国宾护航。乘车时有摩托车为其开道,主宾所乘车辆挂两国国旗,也可按对方要求,挂总统旗或国王旗。
当来访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结束访问、离开北京时,由国家主席或政府总理前往宾馆送行,与之话别。据说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来访,当时中印关系很好,临行话别时,毛泽东以屈原的两句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相赠,传为佳话。
领导人话别后,贵宾由陪同团团长陪车前往机场头送行。除了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驻华使节有参加迎送该地区来访贵宾的习惯外,我国外交部礼宾司一般不主动通知各国驻华使节参加迎送,而只安排来访国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参加。
除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外,其他外宾,如议会代表团、内阁部长、地方行政首长、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的迎送,亦均应有一定的规格。一般来说,应由邀请单位的负责人或代表出面迎送,不举行正式的欢迎仪式。
对于从不同国家同时来访的客人,其身份地位相似的,还应适当注意规格的平衡,避免厚此薄彼。对于有互访关系的来宾,还可以参考对方接待我人员时的规格,适当讲求对等。
对于双方关系比较密切、熟识友好、常来常往的客人可视不同情况,以亲切友好的方式,表达迎接老朋友的高兴心情,或送行时的良好祝愿,不必过分拘泥于一般迎送时的礼宾程序。 对于常驻的外交使节到离任,按照国际通常做法,由驻在国外交部礼宾司官员到机场迎送。
有的友好使节之间也有迎送活动。 本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访,一般应将起程时间通知往访国驻本国的使节,以便其前往送行。
做好送往迎来的有关组织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有细致周到的安排,逐项加以落实。
飞机的起降时间应准确掌握,与机场应保持密切联系,如有变动,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调整安排,以免接机人员措手不及或在机场久候,造成不快。要准备好机场贵宾室,以便主方迎接人员和使节在稍事休息;或送行时贵宾等候登机使用。
在迎接时,应由专人负责将来宾行李及时运研究员宾馆,以便来宾到达住地后,及时换装参加下一场活动。临走时则要把行李及时无误地运达机场,以便贵宾离开时随机运走。
大型代表团抵达时,应尽可能迅速安排好每个客人的人坐车次序,将坐车号和主住房号迅速通知每个人。对出入国境的必要手续,应协助客方逐项办妥。
有一次,我有关人员不慎忘了将离境外宾的护照带去机场,到机场发现后,时间已晚,弄得十分紧张被动。如外宾乘坐他们本国的专机来访,应由有关方面做好专机的保卫工作和外国机组人员的接待工作。
如外宾乘坐班机或火车,则应尽早订妥机座号或车票,保证其按时起程。如临时因故推迟起飞,应在机场安排好客人休息、用餐等。
凡此种因故推迟起飞,应在机场安排好客人休息、用餐等。凡此种种,都很具体繁杂,但对于保证外宾的行程畅通、旅途愉快、访问成功,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应努力做好。
二、 会见与会谈 在国际效中,会见与会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往方式。因为,它既具有礼仪性,又具有实质性。
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和各个不同方面的人员中进行。 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见与会谈,无疑具有最为重要的性质。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见与会谈,曾经就对当时各国人民命运攸关的重大的问题,折冲樽俎,达成妥协与谅解,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1972年2月21日,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毛泽东主席就邀请他到中南海寓所。
双方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会谈,研究了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决定了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会谈,研究了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决定了日后需讨论的那些重大实际问题。其后,周恩来总理又同尼克总统先后进行了大约15小时的会谈。
据说,所有这些会见与会谈,有时显示得轻松而又有幽默感,双方领导人都相继引用诗句,彼此开着玩笑;有时又毫不掩饰政策上的分歧而坦率陈词。但总的说来,双方保持了友好、礼貌和相互尊重的气氛。
这些会谈的结果,产生了著名的"上海公报",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除了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见和会谈以外,国际上每天发生的各种会见或会谈,成百上千。它们有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贸易的、文化交往的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而且又分各种不同的层次,在全世界各地广泛进行。
国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很多都要通过有关人员之间的会见和会谈来解决。就礼仪的角度说,会见会谈可以略分成以下几种: 1.礼节性拜会(courtesy call)一个国家的代表到另一个国家访问,在抵达并安顿就绪后,前去拜会东道国的主人。
一个国家的使节,在
一些常见的礼宾活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