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仍属弱质产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寻求农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椐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号文件相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限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加大清欠农民工资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近几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但由于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大力推进以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6元,同比增长19.92%;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57.95元,同比增长12.27%。从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来看,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具体构成如下表:

20xx年、20xx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对比表

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在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双轮驱动下,全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xx年,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为1867.8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0.47元,增长12.69 %。其中主要在于林改政策的全面落实,林业收入增长较大。据调查数据显示,20xx年我县农民在林业方面的收入达到218.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2元,增幅为73.26%。渔业收入同期也有所增长,20xx年农民渔业收入为77.01元,同比增长11.81%。

(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xx年,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756.39元,比上年增加114.46元,增幅为17.83%。其中主要在于外出打工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20xx年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为555.95元,比20xx年增加116.98元,增长26.65%。政策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一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32元左右;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提高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劳动技能。20xx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就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18.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三是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20xx年全县农村常住户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8万人左右,增长6.4%,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使农民收入人均约增加7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

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要求,全县各示范村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本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特色水产、特种水果、肉牛、毛竹、无公害蔬菜等几大支柱产业。20xx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7万多亩,完成毛竹低改面积0.7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6.4万多亩,肉牛出栏稳定在1万头,果业面积达2万多亩。同时,通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民的致富技能得到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对农户的覆盖率达68%,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10多元。

二、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农民收入问题,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就我县而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增收的空间有限。20xx年以前,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也始终处于低速发展。20xx年以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xx年农民出售谷物综合单价为1.44元/公斤,比20xx年增加0.29元/公斤,仅此价格上涨就使农民当年人均增收101.44元。而20xx年到20xx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均衡,所以今后几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靠价格刺激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

(二)农产品产量增收的可能性缩小。20xx年 以来,国家1号文件的出台,以及粮食补贴、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增长迅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但由于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和单产的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大幅增产的可能性也不大。20xx年以后,农民增收靠播面扩大、产量增加推动的空间极其狭小。

(三)农民从二、三产业经营增收较难。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第二、三产业投入减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是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就业转移的重要原因。由于全县乡镇二、三产业规模较小,吸纳作用不强,且本地打工收入一直不高,从而无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受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势趋缓,影响农民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近两年来,全县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足17%,远远低于沿海城市(如浙江)的62%。

(四)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过去,由于农产品短缺,农业增产就意味着农民增收。如今,由于供求关系、增收结构发生了变化,需求约束增强,农业增产不一定带来农民增收。从产业结构看,我县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直接造成农民收入结构的不合理。20xx年,在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58.6 %。由于第一产业比较效益低,而且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抑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从产业和产品的层次上看,愈是初级产业和初级产品,其社会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往往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总是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发展,要求有优质的农产品与之相适应。而当前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不快,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较少,这就造成优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低档劣质的农产品相对过剩、销售不畅、价值不能完全实现,农民增产也难以增收。

(五)牧业生产面临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下的问题。从近几年来的牧业发展情况看,牧业的比较收益始终低于种植业,投入多,而收益少。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为327.34元,同比减少55.63元,减幅为14.53%。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初级产品多、品种单一、档次低,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求热点已经转到经过加工的优质、多样的畜产品上;二是农户家庭经营畜牧业仍以一家一户的散养经营方式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县农业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