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思考学习材料
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思考学习材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在这个决定中,“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问题被两次提及。一是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第五条中,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公共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今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按政党活动规律办事,就是党的现代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自身的现代化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规律的揭示。人类在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从而建立了一门一门的科学。科学化,指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接近规律、并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符合规律要求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性,体现按照政党活动规律来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
政党活动有没有规律?这个在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过去却是被长期忽视了的。其原因,在于我们在政党问题上认识有片面性。众所周知,既然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那么,它讲的首先是共性。政党活动的规律,讲的是政党活动的共同属性。无论什么性质的政党,都会按照这些共同的属性开展活动,否则就不成其为政党。比如,政党都是由具有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没有共同政治意愿,不是自愿结合,或者目标不是参与政治、角逐政治权力,便难以当作政党来看待;政党都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支持者、追随者,因而都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意识形态、纲领政策主张具有吸引力;政党都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以便能够把忠诚于本党的人团结在周围,并和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准确地传递信息,有效地进行政治动员;政党都要把取得政权作为首要目标,利用国家权力推行自己的价值理念,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等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其实并不承认这种反映共性和普遍性的一般规律。这与其说是因为对这些共性的东西研究不深,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形态领域有太多的禁区而不敢正视这个问题,似乎不谈共性才算是划清了界限,而谈共性往往意味着混淆正误,有模糊立场之嫌。对政党活动规律缺乏研究,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不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大大降低了执政的科学性
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思考学习材料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