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总结(十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总结篇一
“四代会”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业面临大发展的背景下,胜利召开的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为新形势下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xx年,中注协把组织学习和宣传“四代会”精神,统一行业思想,振奋行业士气,作为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全行业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四代会”精神的热潮。
(一)全面布置“四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
积极取得财政部办公厅的支持,向财政系统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华建敏国务委员在中注协“四代会”上的讲话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为“四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支持。同时,中注协也向全行业发出了大力宣传和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的通知,号召地方协会和广大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四代会”精神的宣传工作
积极借助全国性新闻媒体、中注协网站和会刊、举办展览、制作专题片、印制宣传册等方式,对“四代会”精神进行全面宣传,先后在全国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报道20余篇次;“两会”期间,在《人民政协报》和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进一步对“四代会”精神进行深入宣传;与《中国财经报》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有奖征文活动,半年左右时间收到投稿2000多篇;组织京津冀地区行业代表在京召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座谈会,推动全国的学习宣传工作。
在中注协的组织和号召下,各地方协会积极通过理事会会议、事务所负责人会议、行业培训班等方式,通报和学习“四代会”精神,并通过协会网站、会刊等渠道向业内和社会各界通报、宣传“四代会”精神。有的地区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就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
(三)深化中注协秘书处的学习贯彻工作
中注协保障和支持。同时,中注协也向全行业发出了大力宣传和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的通知,号召地方协会和广大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四代会”精神的宣传工作
积极借助全国性新闻媒体、中注协网站和会刊、举办展览、制作专题片、印制宣传册等方式,对“四代会”精神进行全面宣传,先后在全国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报道20余篇次;“两会”期间,在《人民政协报》和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进一步对“四代会”精神进行深入宣传;与《中国财经报》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有奖征文活动,半年左右时间收到投稿2000多篇;组织京津冀地区行业代表在京召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座谈会,推动全国的学习宣传工作。
在中注协的组织和号召下,各地方协会积极通过理事会会议、事务所负责人会议、行业培训班等方式,通报和学习“四代会”精神,并通过协会网站、会刊等渠道向业内和社会各界通报、宣传“四代会”精神。有的地区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就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
(三)深化中注协秘书处的学习贯彻工作
中注协在全面布置、组织和推动“四代会”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化中注协秘书处的学习和贯彻工作,分别召开协会全体员工大会、部门负责人会议、团员青年座谈会以及分部门会议,进行学习和讨论,认真研究贯彻“四代会”精神的各项措施,明确了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相结合、宏观思路和具体措施相结合、整体规划和分步推进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提出了中注协各部门落实行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协会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重点,切实把“四代会”精神作为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
金人庆部长在“四代会”上提出的行业未来五年发展“三大”目标之一,就是基本打造出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在王军副部长和刘仲藜会长的直接指导下,中注协深入研究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制定发布了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系统提出了行业人才建设发展战略,并在贯彻落实上取得重大进展。
(一)制定了我国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第一个系统化人才培养战略
20xx年6月8日,中注协制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即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系统提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立足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在行业后续教育、高级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其中明确,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就行业人才建设提出全面系统的发展战略,这在我国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中还是首次。
“三十条”的发布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十余家全国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转载,也得到财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6月17日,金人庆部长对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作出“坚持不懈,抓住不放,几年努力,必有成果”的重要批示,体现了财政部领导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殷切期望和坚定支持。
在“三十条”制定过程中,中注协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先后召开20多次行业座谈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师生座谈会和小组工作会,听取意见和研究起草,并提交中注协教育培训委员会和常务理事会进行讨论和审议。经过近半年的广泛调研、反复修改,八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
(二)快速启动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的实施工作
根据“三十条”提出的措施和目标,中注协快速启动了相关贯彻落实工作。
1.按照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完成首期会计师事务所高层管理人员境外培训班。经过遴选,国内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17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为期3周的赴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合伙文化建设、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环境下的应对措施等,旨在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目前,正在对首次境外培训班进行全面总结,为今后高端人才的境外培训提供经验和借鉴。
2.与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合作试点,启动了行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班的招生工作。在满足mpacc教学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授课时间等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3.与22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合作,启动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学质量,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成品牌专业,扩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使注册会计师职业成为人心向往、更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不断为行业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20xx年11月,来自全国22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的174名学生参加了实习选拔测试。目前已经完成学生选拔测试、实习接收单位确定等工作,计划于2006年上半年分两批组织学生到境外会计公司实习。
4.举办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选拔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为选拔一批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精的注册会计师优秀人才,实行系统培养,造就行业领军人才,20xx年,中注协举办了首次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测试工作得到业内和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共有754名注册会计师报名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厦门四个考区参加了笔试。对笔试通过人员组织进行面试,优中选优最终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为确保本次测试顺利实施和方便考生,中注协采用网上预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方式组织报名,通过网上直接下载方式发放准考证,开展网上咨询,提供多项便利服务。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培训方案,对测试成绩优异者,将实行重点培训和跟踪培养,提供学历提升和境外实习培训等机会,系统提高其专业和综合能力。
(三)与贯彻落实“三十条”相结合,继续做好会员常规培训工作
20xx年,中注协在对“三十条”有关新的人才培养措施进行重点攻关的同时,继续抓好年初培训计划的落实,完成了28个地方协会远程教育教室的建设,成功举办远程教育面授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约2万人次;开通远程教育网站,制作和发布课件200多学时;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培训班78期(其中包括3期今年首次举办的中长期培训班),合计培训学员约1万人次;支持西部13个省市培训师资建设,全年合计培训西部师资2443人;继续委托西南财经大学为西藏定向培养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生,做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区藏区注册会计师培训;指导、推动地方协会非执业会员培训工作。
按照财政部领导关于加快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要求,本着尽力趋同、允许差异、保持互动、积极创新的趋同原则,中注协认真分析总结了我国审计准则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积极借鉴国际准则建设成果,努力推动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相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并得到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高度赞扬。
(一)开展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专题研究,制定趋同计划
中注协充分借鉴国际上广泛使用或认同的高质量的国际审计标准,开展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研究,完成了《独立审计准则建设情况专题报告》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等研究报告,制定了未来三年审计准则建设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到2006年初,基本构建一个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准则趋同化要求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目标。
(二)创新审计准则体系
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和国际趋同的需要,借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公告业务类型,提出了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想。一是提出了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具体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其中鉴证业务准则又细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二是为便于理解,按照会计科目编号原理对审计准则进行重新分类编号。三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分离出来,按照其业务特性冠以适当的名称。四是按照中国法律的规范性、中国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要求对准则体例、格式、文字表述进行了相应改变,使准则内容更加符合我国注册会计师的阅读和使用要求。
(三)起草完成22项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对继续有效的26项准则进行修订
根据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我们吸纳各方人才组成了高水平的起草队伍,充分发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技术支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到目前,完成22项准则起草工作,同时对继续生效的26个准则进行必要完善和修改。以上准则的发布,将构建起一套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趋同要求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
(四)建立科学机制和程序,保证审计准则质量
为了保证准则的科学、严谨和适用,我们确定并遵循了科学的制定程序。为便于准则的理解,我们对起草的准则多做铺垫、衔接、补充和说明工作;针对起草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难以理解的条款,我们及时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中国工作小组联系;针对国际审计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难以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条款,我们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就有关条款进行论证;此外,为力求文字表述中国化,我们聘请中文语言专家对准则文字进行把关和润色。
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我们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中注协审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学者、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并多次召开港澳台和外国专家咨询组会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对所有反馈意见,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对社会公布了采纳情况。
(五)加强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沟通,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取得认同和支持
就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中注协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及其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进行了一系列沟通,并就中国政府和行业组织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方针和策略、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度自我评估及国际趋同计划与时间表、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的若干技术与非技术困难、中国审计准则项目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详细比较和差异原因,以及重点未决问题等专题,精心准备会谈材料,对17个项目征求意见稿与国际审计准则逐条比较和差异梳理,与iaasb就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主张和基本原则、趋同计划、差异比较等问题举行工作会谈,探讨存在的差异,解释我们的主张,并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发表了联合声明,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以及双方的共同主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联合声明中高度赞赏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认为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树立了典范。联合声明发布后,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搞好行业监管向来是协会的一项中心工作。在认真总结20xx年监管工作的基础上,20xx年中注协进一步围绕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和年报审计监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尤其是在执业质量检查方面,按照王军副部长“严格检查、严格惩戒,树立行业检查权威性”的指示精神,全面组织推动地方协会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督导,重点关注新设事务所和小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成效显著。
(一)进一步明确检查工作思路,加大执业质量检查惩戒力度
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新问题和新特点,20xx年,中注协把新设事务所和小所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在历时5个月的检查中,共投入检查人员1029人,检查事务所1457家,占全国事务所总数的26.18%,抽查审计报告7682份,抽查验资报告6141份。对问题突出的103家事务所和138名注册会计师,分别给予
2023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总结(十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