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发展研究方向
国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发展研究方向
现代意义的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是以质量观为核心的评估,其价值取向是在一定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套质量标准和运行机制,通过高校内外部机构对高等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以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发展阶段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大致经历了形成与发展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社会化阶段。
(一)形成与发展阶段
英国大学具有自治和重视质量的传统,英国大学对质量的关注起源于达勒姆大学,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理念由此可以上溯到1832年达勒姆大学的建立。尽管其时没有成型的评估制度,但它为后来的评估模式的形成埋下了伏笔。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雏形是与大学拨款机制相伴而生的。为了对大学进行有效监控,1919年,英国成立了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grantscmmission,简称为ugc),它主要负责向政府提出大学所需经费的建议,并根据统一评估的结果把政府划拨的经费切块分给大学。二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重要性的增强和规模的扩张,英国政府开始探索分类评估模式,将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大学以外机构两类,这种分类也形成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双轨制”(dualsystem)。大学被称为“大学部门”(universitysector),具有学位授予权,通过外部检查机构和专业认证等进行外部评估,采取的是一种自治的模式;大学以外高等教育机构被称为“公共部门”(publicsector),没有学位授予权,受地方政府严密控制,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与女皇陛下督学团等政府设立的中介机构来进行学位授予与质量评估。至此,最初的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初步形成。
(二)规范化阶段
在英国高等教育评估双轨制不断发展的同时,大学与多科性技术学院之间的距离也日益相去甚远,评估的横向可比性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消除大学与多科性技术学院的清晰界限,使评估在一个规范的框架中进行,1991年,英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新框架》取消了双轨制,设立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单轨制,将评估合格的多科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同时,政府开始加强对高等教育评估的行政干预,1992年,英国政府取消了女皇陛下督学团、全国授予委员会、学术审计组等多种高等教育评估和监督机构,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educationqualitycommunity,以下简称heqc)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ighereducationfundcommunity,以下简称hefc)两套独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系统,形成了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混合模式。heqc是在院校层次上对学术进行审查,即学术质量审查;hefc是在学术层次上对教学进行审查,即学科评估。但在实践中,两种评估模式在评估层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上大相径庭,使高校在评价高校时难以做出价值判断,也使高校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为其发展的重荷。为了克服这一弊端,1997年,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共同修正评估模式,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thequalityassuranceagencyforhighereducation,以下简称qaa),使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从根本上走向规范化。
(三)社会化阶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日益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其评估模式也日益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间,qaa在评估过程中对于精英学校较为偏袒,其公平性和导向性均受到公众的质疑,而且两套评估体系并存使高等院校接受评估的负担有增无减,加之教学评估很不成功,遭到了学者们的强烈抨击。在公众强烈的呼声中,,英国政府将学科评估减少了40%,认为只要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综合性的学科评估。,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英国大学联合会及qaa等机构经过进一步讨论,从-逐步引入“院校审查”(institutionalaudit)制度,要求所有高校都在底前接受审查。从起,这样的审查将每六年举行一次,以此来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这一制度主张对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与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
国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发展研究方向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