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
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尤其在九十年代,以企业的改型转制为标志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三资”企业、私营、个体经济,以及实行股份制的乡镇企业。它们新创造的产值约占社会新增产值的80%左右;而且近三年来,非国有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随着企业转型改制的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生产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进,政府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利益集团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些利益主体组成一个个群体,形成为社会利益集团。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所有制变革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充分地反映在各个行业的经营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对正在走向市场、逐步实行企业经营的中国新闻业而言,这种冲击是十分巨大的,这既是压力又是机遇。
(一)有了选择的自主权,使得公费订阅逐步萎缩。中国的报纸长期依赖公费订阅,就是通过上级主管领导的行政指令,使用企事业行政经费来订阅报刊。有些企事业则作为职工福利为每位职工订报,也属公费订阅。“行政指令”和“行政经费”是公费订阅的前提,确保报纸(重要是党报)的发行旱涝保收。而现在风光不再,企事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独立法人,其消费行为不再受制于行政支配。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也同样支配着他们的新闻消费。为了获取信息,他们要订阅报纸,但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订报。由此看来,红头文件的订报指令已不具备往日的威力。即使国有企业,其效力也在减退。另一方面,行政经费在削减,报费却在猛涨,订报已是行政经费中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事业除了为各科室订阅必须的报纸外,目前已很少再有作为福利替每位职工订报的情况。这说明:新闻产品的消费正在逐步成为纯粹的市场行为;新闻业开始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受众”;对新闻的消费,受众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自由。这对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新闻业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多元利益集团的出现,使新闻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企事业开发经营的全部决策权在政府,企事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全部由国家统包。信息对于企事业来说与生产并无直接关系。多元经济结构的出现,意味着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必须自主决策,独立经营。信息,作为任何产业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绝不亚于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按照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述,在信息时代,信息比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重要。产业所需求的信息,不仅仅是各类市场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而且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不仅仅是微观的,而且还是宏观的;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世界各国的。当前,中国的外贸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6.5%,国际新闻对中国企事业来说,其重要性已不亚于国内新闻。
上述两个方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形势迫使中国的新闻媒介正在从传者为中心转向受众为中心。“读者需要论”自1956年王中教授退出之后,目前具有了真正的实践意义
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