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年市气象工作报告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1

同志们:

这次全市气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战略部署,总结“十一五”和工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科学谋划“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部署2011年重点任务,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努力推动合肥气象事业全面发

展。下面,我代表市局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工作总结

,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一年。全市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合肥社会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业务、服务和现代化建设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

(一)气象服务效果显著

1.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与保障有力

合肥举办的重大社会活动多,其中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是合肥市举办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项重大活动,并有中央及各省市领导参加,气象保障任务重大。我局创新服务方式,做足事前准备、精心开展服务,受到中央及各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为做好气象服务与保障,我局专门组织人员到南京和苏州气象局学习,起草了规范的气象服务方案初稿,为省局编制统一《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人工消(减)雨作业实施方案》提供了参考。市局与省农网中心共同研发“四体会”气象服务网站,并链接在大会官方网站和合肥市气象局门户网站,及时为组委会、代表团、运动员、游客和社会公众提供最新气象信息,得到大会组委会称赞。

开幕式当天天气复杂,我局及早向市领导争取在开幕式指挥部设立气象保障组,由合肥市局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组成,派出应急气象服务车,进驻“四体会”开幕式外场,为组委会提供零距离现场气象服务。开幕式成功顺利圆满,气象服务中央省市领导满意。开幕式结束后,市长吴存荣、副市长张晓麟、杨增权发来短信,向气象干部职工表示慰问感谢。

通过这次服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服务水平,积累了经验,形成了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的常态机制。“四体会”及“徽商

大会”的气象服务和保障工作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2.抓好决策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3.做好信息发布,促进专项和公众服务

进一步完善了合肥气象预警短信发布平台和信息库,收录防汛责任人、中小学校长、乡镇长,村长,种养大户,党政机关,地质灾害处置负责人的手机号码6000多人。执行《合肥地区强对流天气气象短信分级发布暂行办法》,共计发送手机预警和服务短信50余万条。

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及时将气象信息告知公众;通过传真、网络政务平台以迅速直报政府部门。专项服务范围涉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农业、林业、畜牧、国土、水务、建委、教育、安监、供电等几十个单位和部门。年内还与市公安消防支队签订战勤保障协议,加强在火灾扑救和社会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战勤保障能力。

4.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案,市财投入60万,加强了48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和50个城市社区信息员管理,为20乡镇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分别配发计算机。市局为肥西县重点示范村配备了10台气象电子显示屏。肥西县小庙镇等7个乡镇被评为省优秀乡

镇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另外还有14名信息员被评为优秀信息员。肥东县马湖乡、肥西县花岗镇、长丰县杜集乡综合信息服务站确定为合肥市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示范点。

(二)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1.加强业务管理,注重业务培训

市局制定下发了《合肥市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方案》和《合肥市气象局大雾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及服务方案》。

利用“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员质量考评系统”对台站和每个预报员的预报成绩的动态考评。安装了“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和“预警信号监控平台”,并进行了现场操作培训。对全市55套区域雨量站进行了巡检标校和故障维修、升级,对市区10套站进行了现场维护标校。6月份气象台开始试用省气象台业务推广的“梅雨资料查询系统、气候资料查询系统、台风相似路劲检索系统”,在汛期发挥了作用。9月份开始使用的“安徽省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系统”为大雾的预报、预警的发布和检验也提供了科学依据。汛前、汛中对各业务单位进行了5次查岗、通报。

5月召开全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6月举办“asom台站级推广应用培训班”;雷达、卫星产品应用及单站预报技术培训班;组织召开上半年业务质量分析会和全年业务工作总结会;举办“安徽省第三届气象系统业务技能竞赛”合肥赛区选拔赛;组织参加全省人影作业指挥演练竞赛,并获得一等奖。

2.测报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现代业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

1.加强综合观测网建设

市局争取市财政匹配投资80万元,建设了

气象灾害应急车载移动卫星通信服务系统,提高了应急服务能力。升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

肥东局、长丰局完成gnss基准站建设试点任务。完成合肥、肥西自动土壤水份观测站建设,并开始对比观测。完成三个人影标准化作业点选址建设:肥东马湖、肥西花岗,长丰杜集“三站合一”。

2.完成场室改造

市局观测站和三县局自均按照省局的要求,完成了观测场值班室改造工作,各种标牌、公示牌、规章制度牌制作完成并已安装,观测场2米内硬化道路拆除,地温场全部按照新要求进行了整改,百叶箱砌筑的台阶被拆除等等。肥西县局投入86万,长丰县局投入30万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进行改造,站容站貌得到进一步了改善。

3.科研创新工作取得新成绩

度,全市共发表论文5篇,三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分别刊登在《气象》、《气象与减灾》、《气象与环境学报》上。参加淮河流域第三届暴雨洪水学术交流研讨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奖。承担省气象局下达的课题2项:能见度目标物图自动化制作系统和基于配料法的单站暴雨预报方法研究,一项通过验收,一项基本完成研究任务。还与了省气科所共同主持了“江淮一季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指标研究”课题。

(四)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局党组重视干部队伍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气象人才队伍工作,实行人才配置首保基层一线工作需要的基本原则。

注重人才培训。全面完成了中国局和省局安排的各类专业培训和远程培训任务。共有6人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其中送培硕士学位学习3人,本科2人,专科1人。

积极选拔人才。共招聘选调6人,分别进入市局机关、县局和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得到加强。

2011年市气象工作报告

同志们:这次全市气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