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
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都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效益好于上年。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 01亿元,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
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1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保持了相当规模。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
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政企分开步伐加快,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基本完成,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有了重大转机,扭亏增盈成效显著。
这些进展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说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比上年扩大47。4%,增幅之大是多年来没有的。教育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素质教育逐步推进。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有新的进展。
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果。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国家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天数,既促进了消费,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
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邪教问题,这些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讲正气”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中央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果断作出了增发国债、增加居民收入等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鼓励投资、消费、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发挥了重大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既积累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又取得了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主动精神,付出了辛勤劳动。
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许多领域和单位管理松懈,效率低下,损失浪费惊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问题比较突出。
有的政策在一些基层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 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
二、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们面临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也才能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是当前扩大内需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两年来,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政策措施。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严格制止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要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心理预期,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
现在,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已经出台,各地在落实改革措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原来由国家和社会负担的费用不能转嫁到群众身上。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积极发展电信、旅游、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特别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
继续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将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行展开。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这种调整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忽视、放松农业的倾向。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
努力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生产结构。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不能搞强迫命令。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加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同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统筹规划,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镇发展。切实保护耕地。
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生产。
进一步关闭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厂小矿;淘汰落后的设备、技
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