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实践教育工作总结
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即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本着“综合性、多功能、有特色”的原则,高起点定位,建设即墨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自2008年5月28日启用以来,已培训学生近6000余人,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期间,省教育督导评估团到实践教育基地视察,给予充分肯定;省关工委、青岛市教育局领导也先后多次到实践教育基地指导工作,对实践教育基地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效益给予高度评价,经验做法在中国校外教育网视频会议和青岛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典型交流发言。下面,将一年来实践教育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做好统筹规划
为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化、制度化、常规化,教体局党委高度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改建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设备器材,加强了师资配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并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每学期下发实践培训计划,安排城区初一学生轮流到实践基地培训一周。实践基地严格按照课程表和实践规程开展活动,使学生的校外实践从时间、空间、内容、效果上都得到了保障和落实。
二、明确定位,构建课程体系
实践基地的建设,“服务青少年”是宗旨,“实践育人”是核心,“体验教育”是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设置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实践课程”是关键。实践基地在充分利用基地内设施和周边丰富的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基地内教育资源为主体,以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实践课程体系,开设了科技活动类、手工制作类、生活技能类、素质拓展类、社会实践类、学农体验类以及晚间活动类共七大类三十多项实践活动项目。根据学生需求精心安排课程,实践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突出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教育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
2008-2009学年实践教育工作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