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三明渔业健康发展
##市属闽西北革命老区,辖一市九县二区共十二个县(市、区)。境内##、## ## ## ##贯穿各县,为闽江源头,发展淡水渔业具有优良的地域与资源条件。
为充分挖掘我市渔业生产潜力,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科教兴渔、依法治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渔业高效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贡献。
一、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加快发展 我市拥有江河面积34万亩,水库260个、18万亩,小山塘550个、9000亩,池塘7.6万亩,及可供水产养殖开发的稻莲田70万亩。正在兴建的尤溪街面水库,将乐大言、黄潭两个水库、三元台江水库,还将新增可养面积5万亩。
另有多处地下冷、热水资源,可供发展特色产业。有自然鱼类资源109种,两栖动物27种,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加快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发展池塘基础渔业,开拓大水域和稻莲田水产养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极大地促进我市渔业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一是挖掘池塘生产潜力,着重抓好常规渔业生产。
加快池塘基础设施改造,完善水系配套,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池塘综合高产养殖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和“水煮活鱼”热潮,适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二是积极推广建宁“一鱼一稻”和泰宁朱口“莲塘”养殖高产高效经验。大力发展稻田养螺、稻田养泥鳅模式,培植典型,带动全局。
三是加快大水面渔业开发,重点发展网箱、围网、拦网养殖,充分利用大水面水质好、病害少特点,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水产品,将其建成沿海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实现加工出口和增值;加大放流增殖力度,进行放流品种、规格、数量、配比等研究,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在大水面的开发管理上积极推广河段、水库管理承包经验,充分保护渔业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二、立足市场
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三明渔业健康发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