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灾害防治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一、工程概况
一、地质环境条件
1. 自然区域情况
2. 水文地质条件
公路沿线河流,均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水文特性。水利部门调查资料显示,河流比降在1.5%~3%以上,在洪水期,水流流速可达6~8m/s。全线几乎由村屯段路基、半填半挖、全挖方、高填方路基组成,地表水季节性明显,表现为雨季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半填半挖或挖方路基及高填方路基两侧或单侧开挖坡面较陡,坡面土体松软。
二、 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1) 边坡经常出现坍塌、崩塌、滑动等灾害。
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开挖路堑边坡较陡,破坏土体平衡,减低山坡的支撑力量,使边坡的支持力量减弱,山体失去了平衡,或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使土壤、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此外土壤、岩体受到冰冻融化的反复作用,加快了裂缝的发展,使边坡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在风化作用、地震作用、气温的变化等也将使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 河路段路基经常遭遇水毁。沿河路段路基经是半挖半填或全填方路基,填方多由开山土石方填筑。路基边坡未做冲刷防护加固措施。在强降雨期间,洪水汇流时间短,流速快,水位高、流量大,而边坡的填筑石料较小,坡度较陡,因此边坡中石料被冲走后,大多就造成了路基坍塌现象。公路沿线河流产生的洪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特点。在鹤大线的许多地方,由于原来标准较低,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在季节性洪水到来时抵御洪水能力越来越低。
(3) 在高填方段路基中,边坡坡率不足,在坡面、坡脚处未设置有效防护措施,在雨季路基坡面、坡脚处冲刷严重,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部分路基冲刷破坏。
(4) 防护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设置深度不够
XX市灾害防治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