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水质监测能力思考建议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水质监测能力思考建议
根据局党委的安排,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在海委“4+1”工作格局下,我局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以保护和修复**南运河水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加强防洪能力建设,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切实履行好河流代言人的职责,努力建成防洪减灾高效、工程管理规范、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生态河流,为沿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结合我们处的职责,我们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水质监测能力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的工作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以水质监测服务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为宗旨,以省界河段水质管理、功能区管理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为契机,大力开展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质监测体系,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和优质服务。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打造水质监测新模式
这两个转变是:
一、从以水质监测为主向以监督管理为主的转变;
二、在实现"第一转变"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从以往侧重微观管理向侧重流域层面的宏观管理的转变"。"第二转变"的核心内容包括:以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技术核心,以省界河段为管理重点,以入河排污口、功能区和干流城市水源地监督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现代化监测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以及配套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为支撑,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化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第二转变"促进了我局监测工作在监测能力、监测方式、监测质量以及信息管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改变常规监测模式,保证"总量通报"的顺利实施
我局改变常规监测模式,围绕"总量通报"工作对辖区干流、支流、直接排污口等实施监测和调查性监测,为顺利实施"总量通报"和水污染控制的效果评价提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水质监测能力思考建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