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队国庆60周年特别征文:淮河之子
水利工程队国庆60周年特别征文:淮河之子
一**于1965年10月5日出生在淮河岸边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家乡有一个女山湖,传说是仙女造的湖。但在**幼小的心灵里对仙女并没有太好的感觉,因为老天十天半个月不下雨就要受旱,稍有一二场大暴雨,又要受涝,庄稼被淹,仙女并没有给他们那里带来福祉。
**的家乡嘉山县离怀远县的涂山不太远。这座山虽然海拔只有300多米高,也不太大,但非常出名,因为有个英雄曾在这里生活过,那就是大禹。大禹治水、娶妻、生子均在这里。山上还有一个禹王宫。
**小时候就听说过,大禹娶涂山氏女女娲为妻,婚后第四天就外出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了治水的成功。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小业国的心灵。
小业国自小就对大禹顶礼膜拜。及长成,他对大禹的崇拜愈加浓烈,以致萌发想做大禹传人的念头。所以,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就报了水利专业,结果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
在大学里,他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优良。还先后担任合肥工业大学两个大学生刊物《斛兵》和《工大学生》主编、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两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7月,**大学毕业。
按讲,象**这样德才兼备的学生,完全可以分到省城单位机关或留校当干部。但是他没有走这条路,毅然来到安徽省水利建筑工程公司工作。这是一个企业,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企业。
说实话,当时水建的领导还是慧眼识珍珠的,觉得新来的这个大学生与众不同,给予信任。一来就将造价180万元的本公司两幢宿舍楼建造的任务交给了他。用公司总经理的话讲,一是给他压担子,同时对他也是个考验,“是驴子是马,拉出来蹓蹓嘛!”
**接受任务后,既喜又忧。喜的是领导对自己信任,忧的是这么大的工程,又是本公司第一次盖的大楼,感到有压力。但他没有退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铺盖一卷就进了工地。他将所有施工人员集中起来,开了一个短会,按专业编成5个班,即木工班、钢筋班、混凝土班、机修班(水电)和瓦工班,各负其责,动土施工。不久,**发现瓦工班进展缓慢,还不时出现一些问题,经过了解,瓦工班这二三十人大多是各种关系人员的子弟,长期光拿工资不想干苦活,这“八旗子弟”没人敢管。“岂有此理,”**在心里愤愤地说,“这哪象瓦工队?”在公司总经理的支持下,他将这30号人全部辞退。这一刀砍的快,砍的准,在全施工队引起了震动。接着他又重新组建了一个精干的瓦工队,在老师傅的传帮带下,工程既快又好,不到一年时间,两幢楼全部竣工。
宿舍楼首战告捷,让公司领导对**更加信任,开始放手让他挑重担。他被增补为公司二处党支部委员,并被选为公司工会委员、职代会代表。总经理又拍板,让他担任省水利重点工程——铜城节制闸的施工负责人。
这一年,**才23岁。
1989年10月,**带领公司二处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大中专毕业生,最迟也是1986年以前毕业),立即奔赴
水利工程队国庆60周年特别征文:淮河之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