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国庆60年征文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国庆60年征文
一名教师的作业
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新学期给学生讲述的第一课第一节是《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内容主要是通过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百姓生活大变迁和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事实,来感受祖国新变化,体验百姓生活大变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课外作业:通过搜集资料或采访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或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文章或者出一份手抄报。学生们热情很高,一周后作业都交了,其中的佳作真不少!在给学生们展评的时候,忽然有个学生问:“老师,这作业您完成了吗?”一下,我被问住了。是啊,光顾要求学生了,结果自己却忘了做。难道老师就不能带头完成作业吗?其实,自己今年36岁的年龄,不正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的吗?我决定一定补上这次作业。
我出生于1972年的秋天。我的童年是在生产队的哨子声中度过的。那时村里的孩子多,村里幼儿园老师的任务主要是看孩子。记忆中,课堂上学了什么已经全没有了,而“老鹰抓小鸡”、“打纸包”、“挤狗油”、下河、攀树等游戏带来的快乐却依然在心头。虽然物质条件艰苦:没有固定的教室,在村里“打游击”;所谓教室,一段时间里竟然是“白天羊出来我们这些孩子们进去,晚上我们出来,羊再进去”;记得有一段时间男女生共用一个厕所。没有钟表,上下课全凭老师自己说了算。课本就更甭说了,全在老师的嘴里。虽然课本从没见过,但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我们的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却是蛮好的,也许那时的课堂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
1980年我进入一年级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之所以感到光荣是因为这是经过数对了老师的几个手指头和几支粉笔“考进来”的。要知道同龄人中有的还因为没数对要等到明年才能上学呢。毕竟那时家家户户的孩子多嘛。不过我终于有了固定的教室!有了崭新的课本了!一二年级时的课桌是两摞砖上架一块水泥板,两个人共用,座位要自己从家带。到了麦假时还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帮生产队里捡麦子。变化最大是在三年级时,记得那时家里分了地,放学后要帮父母忙自家地里的活。不只是家里要帮忙,学校里也在大搞“建设”:要在老师的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国庆60年征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