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认识规律性 把握前瞻性——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体系。作为我党反腐倡教育重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在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加强源头治腐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查处腐败
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腐败现象却仍然时有发生,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反腐倡廉教育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摆在我党面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严峻工程。廉政文化如此重要,反腐倡廉教育又不可小视,那么,如何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几点思考意见。
一、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规律性
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规律性,必须首先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反腐倡廉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其它教育类型有着明显的区别。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相比,重点不在知识内容、体系的传授,而注重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阶段性、时代性和政策性不同,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具有更强的道德性、历史继承性和社会公认性,它内化为人格的修养,稳定而长期地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与一般的道德教育调整规范的社会关系涉及方方面面不同,反腐倡廉教育主要调整规范社会的行政行为,处理行政行为中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因而具有更强的政治性。
反腐倡廉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不仅要灌输廉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廉政信念,并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廉政行为。就一般的道德信念来讲,在其建立过程中存在四对基本矛盾。即:正面灌输与负面灌输的矛盾,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积极道德观与腐朽没落道德观的斗争。积极现实与消极现实的矛盾。肯定情感与否定情感的矛盾,主要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正向制约与逆向制约的矛盾,当具有强制力的纪律与法律与行政道德观念相一致并能得到严格执行时,便形成正向制约,进一步坚定人们的行政道德信念,否则相反。廉政信念的形成也遵从上述规律。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给反腐倡廉教育的运动规律带来新的特点。一是原有的行政道德体系与迅速变动的社会关系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沿袭原有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新的社会现象、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带来大量矛盾。目前,反腐倡廉教
论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