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公安局长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类社会步入数字、信息化的当下,舆论和媒体这对孪生兄弟凭借与生俱来的特点和敏感触角,对公众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予以造势、叠加放大,如若任其渲染、炒作,不适时加以正面引导,极有可能引发大的群众性骚乱,更有甚者,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职能弱化,境外敌对势力插手,造成局面失控。舆论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之大,贵
州“瓮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特别是当前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仇富”、“仇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习惯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理念被不完善的社会分配制度打破,部分群众对基层组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公安机关作为党委、政府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捍卫者,责无旁贷地站在社会矛盾的最前沿,老百姓的怨气和不满将直接发泄在公安机关身上。加之舆论和媒体在追求效益最大化时,往往对事件大肆渲染,混淆视听,以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如何提高驾驭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摆在当前亟待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公安局长,驾驭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将直接表现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危机化解上。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在最小的影响面把危机化解掉,这是公安局长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舆论和媒体自身具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快速地把事实真相传送给公众,抑制谣言传播的时空,达到稳定公众心理反应的社会效果,同时也能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大肆渲染、过分夸张,特别是不实报道扩大危机的剧烈程度,增加危机的处理难度,这是其消极作用的一面。因此,把握好舆论和媒体的双重作用,是我们提高驾驭和引导舆论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惯性于侦查破案、治安防范、社会管理,疏于掌握舆论和媒体的应对能力,往往在舆论和媒体面前表现出失语和无声。即便有些想法,也亦如寓言中“狼来了”那位心存侥幸的男孩。当灾难真正来临,却束手无策,为此我们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涉警负面报道,我市公安机关近两年就有数十名同志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不能再漠视舆论的威力和对媒体渲染的麻木。当务之急,提高驾驭和引导舆论能力之课,我们必须及时快速补上。
一、要具有敏锐的政治责任意识,时刻保持社会舆论洞察甄别能力和掌控力
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厅局长会议上指出:“严防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炒作,要组织专门力量,有的放矢加强以互联网为重点的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发酵,引发连锁反应,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作为长期战斗在维稳
论基层公安局长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