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改中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边缘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世纪初推行的新课改其效果和由此引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被处于改革的边缘位置,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现象。为了使农村英语教育在改革中获得发展,文章基于新课改中的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冷思考,从我国
的国情、教情和学情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提出了摆脱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被边缘化的相关对策,供大家批评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边缘化
我国本世纪初推行的英语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农村新课程改革的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难,致使英语新课改中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实施难以为继,从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对此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探讨,开始置疑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否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教情和学情;能否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大面积地推广;是否应该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如果将它明确写进《英语课程标准》又该如何准确地描述。《英语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纲领性文件,其目标要求应该是最低标准的,要能基本适应全国各地的教学实际,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恰好是高标准高要求的一种教学理念,一旦在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倡,它的影响力、号召力、导向作用之巨大,很容易导致从上到下的教育领导、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对“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误解而带来诸多的困惑和模糊的认识,也势必会影响、束缚教育行政部门乃至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因此,在已实施多年后,我们应伫足适时地反思英语新课改中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和在农村英语教育中被边缘化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对策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概念澄清与厘定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美国家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在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种语言学习模式,也是对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成果。任务教学(task-basedinstruction)的理论来源最初出自于美国学者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acquisitiontheory),其理论认为“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通过置身语言其中(exposuretothelanguage)并在参与其运用中来获得,在这过程中,经历(experience)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是训练(training).”1
二、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农村教育中处于新课改的边缘
“边缘”是与“中心”相对的一个概念,说某事物处在“边缘”,表明该事物处于发展水平低下
和不被重视的状况,而发展水平与重视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互为因果的。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农村教育中既处于发展低水平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逐渐处于新课改的边缘。下面拟将结合我国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被边缘化的表现从我国现实的国情、教情和学情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初
步分析。
(一)国情分析
英语新课改的课程设计理念、教材内容、课改中的专家引领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以城市化倾向为主,对于广大农村教育来说,多少有点象空中楼阁,几乎无法实现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英语外语教学还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国外生发的英语外语教学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本土现实的外语教学需要;西方个人本位论取向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难以调和中国社会本位论取向。英语新课程过于强调与国际接轨而忽略国内实际,尤其是农村英语教育的实际。我国
2009年新课改工作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