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
铁路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
曾几何时,和大多数工薪阶层的人一样,冰箱,空调,电脑,电话、手机悄悄地走进了我这个寻常百姓之家,光手机就更新换代了4台,宽带互联网,让我每天都在周游世界这个“地球村”,自己做起了网页,开办了博客,在网上与文友们说古论今,交流心得。要是在30年前,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我的学生时代是在平溪边上的学校度过的。那时候,看着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骑车上学,心里很羡慕的不得了。由于当时条件都差,和我一样寄读于学校的同学,连每人每周5毛钱的伙食费往往都难以为继,别说花上数百元钱买车,更不用想家里能添“三转一响”。
物质馈乏,特别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紧缺。农村人交了征购猪(又叫爱国猪)后,供销社发了几斤肉票,可以凭票到食品站买猪肉。夜半三更赶着起早排队,还要讨好着向屠户递烟送笑脸。好不容易轮到自己,案上的肉已是不多。买肉时,眼睛总是盯着那膘白油亮的大肥肉,不是肥肉好吃,而是肥肉让人过了把难得的“肉瘾”后,还可以熬出油来,让以后炒的菜里增加一点油味。
现在,往肉案前一站,可以对屠户指指点点,按自己的喜好挑筋拣瘦,据说广州人买猪肝做汤时,以小勺子理论,屠户照样笑脸相迎。这是物质丰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反映。
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自行车,这是六十年代的“三转一响”。 现在的年轻人从电影电视上看到,身着长衫的有身份的阔人老板才能佩带一块怀表,在一些场合从左胸前衣袋里小心地掏出怀表,啪地一响,表盖打开,露出白表盘,黑表针,几多悠雅!那神态整个就是一个傲慢的绅士。解放后,人们都
铁路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
铁路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曾几何时,和大多数工薪阶层的人一样,冰箱,空调,电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