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粮食政策取向及市场运作对接问题探讨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2

粮食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还在于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问题。这就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干预成为了经常的现象。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手段主要是政策调节,市场运作的主要依据是供求关系。当政策取向与市场运作趋向协调时,商品的产供销就比较容易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政策与市场接轨出现较大的误差时,就有可能将商品

运行引入非正常轨道,进而会对粮食再生产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分析粮食政策取向的合理性,了解非正常环境下粮食市场运作受阻的原因,正确选择政策与市场对接的方式,着力解决对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粮食 政策 市场 对接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普通商品,也是仅次于货币的特殊商品。无论哪个国家,也无论是哪个朝代的执政者,都十分关注粮食的生产、流通和储存。粮食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能够解决人们的饥饿问题,还在于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问题。这就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干预成为了经常的现象。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手段主要是政策调节,市场运作的主要依据是供求关系。当政策取向与市场运作趋向协调时,商品的产供销就比较容易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政策与市场接轨出现较大的误差时,就有可能将商品运行引入非正常轨道,进而会对粮食再生产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分析粮食政策取向的合理性,了解非正常环境下粮食市场运作受阻的原因,正确选择政策与市场对接的方式,着力解决对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当前农业生产领域和经济领域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国家的粮食政策是保国储,活市场,富农家

1、国家粮食储备对于社会稳定的意义。国家储备粮食的目的是为了备战备荒,其基本作用在于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它的战略意义在于支撑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因此,粮食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第一步就是实行土地改革,保证人们有饭吃,有衣穿。在全国只有四万万同胞的时候尚且十分重视吃饭问题,在已经有了13亿人口的今天,粮食问题也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了。保证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是放开和放活粮食市场的前提,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2、粮食储备对市场的牵动和影响。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国储粮贷款,是政策性信贷业务;其它粮食贷款,则是商业性客户业务。对于国家的粮食储备,在贷款数量上优先保证供应;在贷款利率上享受优惠利率;在市场运作上,国储粮的收购价一般都要略高于市场价格。有了这么多的优越性,国储粮的收购也就不存什么市场竞争了,在收购中总是独领风骚。国储粮虽然在轮库和运转中也参与了相关的市场流转,但由于这一块基本上是由财政包干的,企业自身没有任何经营风险,盈亏只是通过账面划转,对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不大,因此,国家粮食储备局比较偏重于管理粮食,而很少去关心粮食市场。他们不关心市场,是因为有财政这个大老板为其撑腰,并不等于储备对市场没有影响。如果国家增加粮食储备,托市的时间长一些,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会随之上扬;如果国家减少粮食储备,取消了粮食保底价格,则市场上的粮价就会回落。在特殊情况下,由于地区性的粮价上涨过快,影响到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国家就会拿出国储粮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可见,国储粮虽然不参与市场竞争,但在现阶段对粮食价格的起跌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3、政策调节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粮食被推向市场之后,经历了滞胀、徘徊等严峻的市场考验。前几年,国家连续几年都实施了托市价格干预,托市,对于引导粮食市场的正常营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期望值。他们甚至期望着在政策的拉动下,粮食价格每年都能上扬一点儿。然而,2008年,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粮价却有所回落。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收入只占上年的三分之一。他们说如果把收入分成三份,有一份被化肥涨价拿去了,有一份被价差吃掉了。来年是个什么结果还很难说。如果粮价继续下滑,就又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上了。

二、非常环境下粮食供过于求,市场运作受阻

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生产要适应市场的需求。由于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加之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国际粮价不稳,粮食在一定时期内运营于国内市场,因而,粮食市场出现了异常情况。在这种非常规的运作

环境中,粮食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奇怪,市场运作也难以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与市场如何对接,就

显得非常重要了。

1、粮食的完全市场运作模式。在完全市场模式下,商品的价格基本上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当市场上某一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扬,下一轮该商品的生产量就会急剧增加;当市场上某项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下一轮该商品的生产量就会锐减。由于粮食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也不可能按照完全市场模式运作,即使是市场上的粮食相对饱和,也不可能减少粮食生产。在市场运作受阻的情况下,人们不可能希望由下一轮的产销平衡来调整粮食价格,而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政策的干预来拉近价格与价值的偏差和距离。政策参与粮食市场运作,在非正常情况下,由后台推向了前台。

2、市场对政策的敏感程度。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储备增量政策干预、托市价格政策干预和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干预等几个方面。从储备量来看,国家储备粮和地方粮食储备的数量越大,市场上的粮源就越是趋于紧张,粮价便会有所上扬;从托市价格来看,托市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粮食市场的拉动力就越大,粮食搭车涨价的现象也就越普遍;从粮食进出口贸易来看,出口大于进口,国内粮食就趋紧,价格也会随之上扬,进口大于出口,则粮食市场会逐渐地趋于饱和,粮食价格就会下跌。在通常情

粮食政策取向及市场运作对接问题探讨

粮食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还在于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