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若干思考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已经站在“千亿”门坎前。今年国家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我省沿江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实施,800百里皖江必然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皖江8城市间,竞相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相对长三角,**位于皖江的末端,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是为不利因素,如果我们在承接
产业转移和城市间的竞争中善于把握时机、发挥优势、准确定位、趋利避害、加倍努力,让产业转移“蛙跳”到**,使**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实现末端起跳,追赶跨越马芜铜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我市在产业转移中的比较优势
城市指标名
**池州铜陵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滁州 市区面积(平方公里)8212432350720203126213401404 辖县(市)个人83134616
辖区个数31341132
2辐射宽。**是长江流入安徽的第一座城市,位处皖鄂赣三省交界自古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自古是长江中下游商贸中心城市,曾经百年省会商贾云集,至今区域影响力亦非一般城市能比。仅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例,2008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41.76亿元,排沿江城市群第1位,须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省内九市中处于第6位,仅比滁州高164元,比宣城高609元,与马鞍山,合肥,铜陵
芜湖相差较大。
指标名称**池州铜陵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滁州合肥
为什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如此之高,足见其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一个有利条件。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1、
争取安徽省将**作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战略不可能没有重点,很可
承接产业转移若干思考建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