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订单农业风险防范与转移问题思考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1

订单农业是一种以销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产生起源于欧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农业产销形式。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订单农业才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订单农业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对订单农业的发展障

碍进行剖析,厘清相关交易主体间利益及内在关系,准确制定化解措施,进而有效寻求化解订单农业发展矛盾之路。

一、订单农业风险

订单农业的兴起,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的联结在一起,有利于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农业风险,促进效益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在我国订单农业却总是发展不起来,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究其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订单风险所致。

(一)价格风险是订单农业的主要风险。价格是订单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是难免的.而价格又直接决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订单农业的签约双方所依据的只是当时的局部市场状况,加之受自身决策能力的影响,因而订单所确定的价格并不具有代表性,结果便会出现价格过低农户缺乏种植积极性,过高企业经营风险太大,在订单到期日,订单的某一方就有可能因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遭受损失。同时,企业和农户的价格风险不会因为签订了订单而消失或减弱,它只是在两者之间转移,也就是说,订单农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回避价格风险。

(二)履约率低制约订单农业的发展。农业订单如不能兑现或履约率过低,不但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农产品卖难的矛盾,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延缓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订单农业涉及面广,连接的农户多,由于我国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薄弱,短期行为严重,买卖双方在利益驱动下,往往会单方面放弃订单。在推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粮食流通企业与签约的农户在生产前按约定价格签订收购合同。农民将其价格风险转移给了粮食流通企业,但作为订单农业的主要组织者的企业仍然承担着巨大的价格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汀单价格是否合理,以及签收后粮价的波动,仅仅依靠单一的现货市场,粮食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种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巨额亏损。因此,就某种意义上说,订单农业并未让巨大的市场风险消失,而只是风险主体转移,这样就会降低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二、订单农业风险原因分析

(一)订单农业方式本身的不足。农产品的订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现货远期合约,相对于现货即期交易来说,它显得更加方便灵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现货交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使卖方取得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买方获得相对稳定的货源,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然而,这种远期交易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合约是签约双方私下协商的产物,本着“契约自由”的原

订单农业风险防范与转移问题思考

订单农业是一种以销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产生起源于欧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