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相声《假行家》剧本-刘宝瑞
从前我们有家儿街坊,姓窝,叫窝心,趁钱。财主,房产多,有的是钱哪。那阵儿开了好几个买卖。家里有个孩子,特别的笨,这孩子念了二年半快顶三年的书啦,《百家姓》儿呀一篇儿没念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啊他老忘一半儿,记住一句忘一句,记住上句忘下句,老师都腻啦。这一天放学的时候儿把他叫到跟前:
“再念一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记住了没有?”
“记住啦。”
“再念。”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行啦,明儿早晨上学呀背这两句。背下来我给你上书.忘一句就别来啦!知道的是你笨哪,不知道的说我耽误人家子弟!明儿要是忘一句就不用上学啦!去吧。”
这小孩儿还真用心,一边走一边背:“赵钱孙李,周灵郑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钱孙李……”
刚到“赵钱孙李”呀,走道儿一拐弯儿,狗打架把他撞躺下啦,把“周吴郑王”又忘啦!回家哭啦:
“啊……”
“怎么啦,挨打啦?”
“没挨打。”
“没挨打哭什么呀?”
“老师给上书上得太多,赵钱孙李底下那句老忘,绕嘴!”
“不要紧哪,明儿上学问老师呀!”
“他说啦,再背不上来就不让去啦!您告诉我。”
他妈是文盲,不认字呀。“等你爸爸回来再问吧。”
呆会儿窝心回来啦,一瞧孩子直哭:“怎么回事呀?”
太太一说这档子事,“你告诉他吧,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
窝心直甩手儿:“我没念过书哇,我知道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呀!明儿让他问老师去。”
“老师不让去啦!跟外头打听打听,找一个念书的问问。”
找别人也好,对门儿住了一位,姓假呀,叫假行家,嗬!嘴可真能聊,无所不知,百行通。别看嘴能聊,一个字不认得,瞎字不识。你要是一问他呀,他是支吾经,比老郎神多八出戏!什么都懂!
窝心把假行家请来啦,告诉太太:“外头叫几个菜,家里有炖肉,炖小鸡子,烙几张饼,绿豆稀饭加白糖。”
预备好了,让孩子打酒,外头叫了几个菜,把假行家请来啦。这假行家不知道是什么事呀,假行家这么一看,连家里做的带外头叫的,嗬!烙饼、绿豆稀饭、白糖、酒,这么些菜。吃得这假行家胸口比下巴颏儿高起二寸!
彻上茶之后:
“您吃饱了吗?”
“吃饱啦。”
“您喝茶。”
端起茶碗来一喝。
“求您点儿事,——把孩子叫来。”把孩子叫来,“给你假大爷行礼。”
孩子一作揖,旁边儿一站。
“这是您侄儿,今年十一啦,就是太笨!也不怨这孩子笨哪,就怨这老师呀给上书太多,赵钱孙李底下那句也绕嘴,他老记不住。这个老师说啦.明儿要背上来呀还让念,要背不上来呀就不让去啦!您想,孩子他不念书不耽误了吗!没有别的;假大哥,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您告诉您侄儿,明儿让他上学呀就接着念啦。”
要命啦,假行家也不知道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又不能说不知道—一吃了人家啦,——怎么样哪?就得蒙事。坐在这儿,反正沉住气啦,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摩挲胸脯儿:
“哎呀——赵钱孙李底下那句呀,大哥,别忙,我可有三十多年没念啦,我得慢慢儿想想。赵钱孙李底下那句是不是?反正我一说你就想起来啦。”
小孩儿在旁边儿:
“对啦,您一提呀就想起来啦,就在嘴边上想不起来!”
“嗯嗯,赵钱孙李底下大概人之初吧?”
小孩儿说:“不是人之初。”
“不是人之初?要不是——子曰!”
“没有子曰。字儿多!”
“字儿多?赵钱孙李——这玩意儿三十多年没念啦嘛,就差事啦!这几年脑子也不老好的。赵钱孙李底下大概是理不通!”
孩子摇头:“不是理不通。”
“不是理不通,就是通天彻地!”
“不是。”
“地下无人事不成!”
“又不对。”
“城里妈妈去烧香!”
“不是。”
“香火庙的娘娘!”
“不是。”
“娘娘长,娘娘短!”
“不是。”
“短剑防身,申公豹!”
“不是。”
“豹头环眼猛张飞!”
“太多啦!不是。”
“飞虎刘庆!”
“不是。”
“庆八十!”
“不是。”
“十个麻子九个俏!”
“不是。”
“俏皮小佳人儿!”
“没有那么多的字。”
“人能治火!”
“不是。”
“火上熬粥!”
“不是。”
“周吴郑王
单口相声《假行家》剧本-刘宝瑞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