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时代
甲:我有很久没见到您了。
乙:对,有一年多了。
甲:我以为您没了呢。
乙:我死啦?
甲:不是,在舞台上没了。
乙:我们演员得下去深入生活。
甲:那我给你介绍一个地方。
乙:什么地方?
甲:我们家住的那大院儿。
乙:那里有什么?
甲:有什么?随便一个老大爷的话,就让你受启发。
乙:是吗?
甲:尤其是您这样的老演员,大爷一招呼就热乎着哪!
乙:怎么招呼?
甲:'哟,x老!'
乙:担不起,大爷。
甲:'一年多没见了。'
乙:可不是嘛。
甲:'我还以为您没了哪!'
乙:咳,怎么您也以为我没了。我还小哪!
甲:'分和谁比,比我是小,比你儿子你可大。'
乙:嘿,您真会开玩笑。
甲:'怎么老不见你出来溜达?'
乙:工作忙。也老没见你出来溜达呀!
甲:'不行喽,不认识道儿。'
乙:您是老北京,这道儿您都熟。
甲:'只能说大估摸了,新地方不灵。那天听说三元立交桥新鲜,去看看,看完了转两 钟头,走了十五圈,不知道从哪儿下来。'
乙:对,您还不习惯。
甲:'都让我这样的习惯了还行,那社会还能进步吗?'
乙:这话倒是。
甲:'我习惯叫齐化门,哈德门,人现在叫朝阳门、崇文门。'
乙:早改名了。
甲:'我习惯喝豆汁,孩子们一吃说坏了,吃着是酸的,闻着是馊的。'
乙:他们不习惯。
甲:'现在孩子喜欢吃米饭,吃面包,还要吃沙拉子。一开始我还纳闷儿,这西餐里怎么还有哈拉子呀?'
乙:这你慢慢不就明白了。
甲:'从家里到外头,都得慢慢习惯。'
乙:家里边还好点儿。
甲:'好什么?也闹得慌。'
乙:怎么呢?
甲:'我那小子你知道,好鼓捣电器。正乱那年,就从旧货店买那匈牙利电子管的电视机。一天到完撤了装,装了拆。我在旁边瞧热闹。一开始不出人,全是床单儿!'
乙:床单儿?
甲:'一会儿横道儿的,一会斜纹儿的,一会儿花格儿的。我还出主意呢:行,孩子,甭换了,这块床单儿改个窗帘不错。'
乙:咳!人家那是调电视机呢!
甲:'这才几年哪,改带色儿的了。您现在到家看看,一屋子电线。这根接电视机,那根接录音机,这根接电风扇,那根接洗衣机,我在当间儿一看,嘿!天罗地网!'
乙:那您帮着收拾收拾。
甲:'不敢动,模哪儿都电门,抽冷子就打我一下。'
乙:人老了,手脚不利索。
甲:'得,没事我还是听半导体吧,这电不着。'
乙:您不是喜欢听个音乐什么的吗?
甲:'也是好听老的。什么喜洋洋,庆丰收,慢慢腾腾挺自在。现在那些音乐里边老是打鼓,'共加共加,共加共加',弄得我这心里也跟着那里边的点儿跳。'蹦呀蹦呀,蹦呀蹦呀'!那音乐你倒是照着一个点儿走哇!有时候冷不丁的停两拍,再给一大锣'哐--',您说我这心脏受得了吗?'
乙:现在音乐节奏性是强。
甲:'走到哪儿都是这歌,现在也越听越顺耳了,有时候晚上听不见'共加'几声,还睡不着觉了。'
乙:还落毛病了。
甲:'大街上也是。过去卖西瓜讲究什么?'
乙:讲究吆喝。
甲:'哎,过去一吆喝:‘块儿俩哎,先尝瓤儿高哇,后挑块儿哎--''
乙:听起来好听。
甲:'现在可倒省事,弄俩喇叭搁西瓜摊儿边上,放外婆的澎湖弯。'
老人与时代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