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文本]似是而非传统相声
甲 我看您这行多好啊......
乙 怎么样?
甲 一边儿说,一边儿玩儿,一边儿乐着就把钱赚了。
乙 是吗?
甲 说相声啊?不错,就这行容易。
乙 怎么,啊?
甲 干什么工作都比这难,就您这行好。
乙 您看,我们做一个演员会容易?
甲 容易呀,您这行多容易哇。
乙 哎呀,您把我们看得也太容易啦。
甲 怎么呢?
乙 什么工作你也不能把它看简单了,你知道吗?
甲 我这看法器比较简单了?
乙 可不是嘛,什么事都是如此。由打不会到会,这较比容易一点儿。由打会要到好,由好到精,由精再到通,由通再到化,那就难啦。
甲 噢。
乙 你要不学这三年五载的,成吗?
甲 嘿嘿,别说那么玄好不好。
乙 怎么?玄啦?
甲 瞧,这一大套,三年五载了,又又......
乙 这怎么着?
甲 一听就会。
乙 一听就会?
甲 我们街坊那儿好几个说相声的。
乙 怎么着?
甲 没师傅。
乙 啊?
甲 都是听会了的。
乙 咳,学还学不会哪,一听就会呀?
甲 可不。
乙 不那么容易。
甲 不容易?
乙 多新鲜哪!首先你得有基本功。
甲 什......什么基本功啊?练练?
乙 练......
甲 说相声上台翻俩跟头,来吊毛,来大顶,干吗?把脖子窝喽。
乙 我们也不练武哇。
甲 还是的,你有什么用啊?会说就得了嘛,有嘴就得了嘛!
乙 这位呀,什么都看简单了。哎,就算是一说就行了。
甲 啊,一说就行。
乙 你口齿得伶俐呀。你要挫嘴笨腮,行吗?
甲 是啊。那不是说相声说过吗?得有起码的条件。
乙 起码的条件是什么?
甲 最起码的条件得会说话。
乙 嗬。
甲 只要不是哑巴,就行啦。
乙 嘿,我们这是说笑话。啊,哎,得真要是讲“说”,你口齿得伶俐。
甲 口齿伶俐。
乙 哎,还得幽默,还得风趣,知识丰富。
甲 还得知识丰富?
乙 哎,胸襟开阔。
甲 啊。
乙 通达人情,求知欲高,记忆力强,到哪儿学哪儿,随乡入乡,这还不算,您还得多读书。
甲 谁呀?
乙 谁呀?就我们相声演员哪。
甲 说相声还读书哇?
乙 哎,读书哇,还得多读书。
甲 干吗用?
乙 干吗用?
甲 读书有什么用啊?
乙 读书没用?
甲 咳!你我这么大学问,没念过书。古人不是说过吗?
乙 古人说什么呀?
甲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
乙 啊?
甲 说相声天天啃书本呀?干吗?念成书呆子啊?没用。说相声主要靠杂学,杂哩咕咚,就行啦!像您这肚子就杂哩咕咚。
乙 咳!
甲 我知道您会的不少,都什么呀?杂哩咕咚。古人说过嘛。
乙 古人说什么啊?
甲 古人说啊,艺人肚,杂货铺。您这肚子是个杂货铺,杂货铺没什么大件儿的,杂货铺有拖拉机吗?
乙 杂货铺里卖拖拉机呀!
甲 没有哇,也就是葱姜蒜哪,花椒大料哇,零零碎碎,是吧。艺人肚儿杂货铺儿嘛,也就是这个。
乙 怎么?您把念书的人怎么看得这么轻哪?
甲 我这么大学问没念过书。
乙 那么你没念过书,你这知识都哪儿得来的。
甲 听相声。
乙 啊?
甲 听相声得来的。
乙 您这个知识完全打听相声得来的?
甲 哎,相声什么事情都有嘛。
乙 啊,是呀。
甲 听了您这段儿《卖布头》,行啦,我就知道啦。
乙 啊。
甲 过去有这么一种卖布头的。
乙 嗯。
甲 听了您这段儿《改行》,过去还有皇上。
乙 啊。
甲 听了《保镖》,知道,噢,过去还有保镖的。学问不就长了吗?
乙 啊。
甲 学问就来啦!
乙 那么您完全是听相声得来的?
甲 听相声得来的。
乙 那么刨出去这个去呢?你还懂什么啊?
甲 懂得多啦,我懂得多啦!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历史掌故,风土人情。
乙 嗬!
甲 民间传说,笑话寓言,诗歌歌赋,酒令灯谜,我是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乙 嗬!别晃了您就。
甲 这学问怎么样?
乙 看来这学问还真不小哇。
甲 是吧,前者有人送我一副对联。
乙 噢,送您一副对联?
甲 对子。
乙 噢,对子,怎么写的?
甲 “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第一才子。”
乙 下联呢?
甲 “纵横十万里地球上盖世无双。”
乙 这是挽联哪。
甲 这副对子我没敢挂。
乙 哎,您先别挂啦,您等开追悼会的时候您再挂吧。
甲 您看我这学问怎样?
乙 您这学问哪......
甲 嗯。
乙 不怎么样。我看你是呀,先说天,后说山,说完大塔说旗杆,海的城门骆驼巷,什么大你说什么,你有什么学问哪?
甲 这不跟你说了吗?就这些学问。
[相声文本]似是而非传统相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