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教育活动主题演讲稿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作了全面概括。“八荣八耻”的提出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我国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道德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要求,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荣辱观的实践层面上构筑起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追求的观念平台,即为提升和加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形成以道德价值范畴、规范、实践标准、教育评价机制和操作平台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价值体系。
确立以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范畴。
社会主义荣辱观表征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境界,也规定了社会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同时还是衡量社会道德实践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价值。荣辱观作为核心道德价值范畴,一方面是指荣辱观的实践与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水平密不可分,在现阶段需要把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与人的羞耻心、责任心、荣誉感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荣辱观作为核心道德价值范畴的提出,与我国现阶段倡导的道德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如何注重其实践性的把握,在日常行为中践行这一核心道德价值理念,又需要我们把羞耻心、责任心、荣誉感纳入到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实践中并形成体系,把弘扬“八荣”、抵制“八耻”作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意识,养成以“八荣”为行为准则的习惯。在当前尤其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强化它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价值,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的一个核心范畴和价值导向。确立荣辱观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更需要通过构筑与荣辱实践相承接的道德实践平台,倡导荣辱
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教育活动主题演讲稿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