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院子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幼儿园童年院子心得体会(七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童年的院子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一
那时的我,有一天突发奇想,用肥皂在镜子上划着玩,却突然发现,用削了的肥皂条,可以在镜子上画出一条条“裂痕”。于是我就想试验二下,逗一逗爸爸妈妈,我把这个计划告诉了表姐,马上得到了表姐的赞同。
我拿了一块肥皂,表姐“唰唰”几刀就把肥皂削成了一条一条的。奶奶在阳台上干活,房间里没人,我们俩悄悄来到房间。站在镜子前面,看着镜子里我坏坏的表情,忍不住笑了。我伸手一画,两条又细又长的“裂痕”果然出现在镜子上面了。表姐露出惊异的神色,想拍手标赞,我马上示意她别让奶奶听见,地吐了吐舌头,语住半张开的嘴。我们俩悄悄地走出房间:到客厅里装着什么事没发生似地继续看电视。
妈妈回来了,我立刻摆出一副着急的样子说:“妈妈,房间里的镜子怎么破了?妈妈进了房间,一看就冲我嚷起来“是不是你打破的?”然后用审视的眼光看着我。
“刚进门就跟孩子吵什么?”在阳台上的奶奶开口了。
“我根本不知道,刚才到这儿才发现的。”我强忍住笑,极力辩解着。妈妈又盘问表姐,听到的自然是同样的回答。
“这么说,是镜子自己把自己打破了?”妈妈更生气了。
“大概是的。”我边回答边和表姐“咯咯”地笑了起来。
这时,爸爸下班回来了。他仔细看着镜子,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然后哈哈大笑。
“您笑什么?”表姐问。
“你们两个小淘气,鬼点子还不少,妈妈被你们骗了。”
我们把“真相”说了出来。大家哈哈大笑。
啊,童年,你就像一个小摇车,摇出千千万万人的欢声笑语,摇出千千万万人的童年琐忆,摇出千千万万人的美好未来!
关于童年的院子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二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我在五年前读过,现在再次读来,仍有感触。她在二十世纪初期,就看出儿童发展的本质,看出儿童心内自有一个秘密的世界。但是大人们往往自以为是地忽略掉。她这样论述: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成人能够以从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儿童十分喜欢独立地完成工作,而且干得非常卖力。自由行动的儿童,不仅从他的周围与环境中搜集感官印象,并且喜欢一丝不苟地进行他的活动。儿童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从事各项活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这条原则,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无穷的混乱中。教育和生活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能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
这些论述的中心意思就是成人要放手让儿童去做,去感知世界。在动手感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儿童的内心会逐渐达到完满。从教二十年,我一直有种感受,专注力差的孩子的越来越多。以前一个班专注力非常差的孩子约一两个,现在一个班能找到十几个。老师们也反映,根本不能上课,甚至在上课时到处跑的也越来越多。我儿子幼儿园的开放日,我一边听着老师的课,一边就担心地看着那几个自始至终地看着后面家长或者自顾自动来动去的孩子。孩子的专注力是怎样丧失的呢?这是我一直在寻求答案的一个问题。无独有偶。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孩子天生的专注力,是如何被家长破坏的》也讲到类似的观点。文章先列举了事例: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书店,旁边有个奶奶带着四五岁的小男孩也在看书,我相信这个奶奶非常爱他的孙子,我也坚信那个孩子的专注被奶奶毁了。男孩和我女儿在一起看书,两个孩子跪在地上。奶奶立刻上来说:“宝宝,别跪在地上,太凉!”孩子刚起来没两分钟又坐地上了,因为书店很多人都坐在地上看书,怎么能要求一个孩子不模仿呢?奶奶走上前:“宝宝,不能坐地上,屁股凉了,拉肚子!”孩子又站了起来,放下手中的书,换了一本,然后就开始各处溜达。转了一圈好不容易安静下来,拿起一本漫画书刚看了几分钟,奶奶又来了:“宝宝,渴不渴啊,喝口水!”孩子摇头,奶奶不甘心,把水杯打开,把水送到孩子嘴边,男孩不情愿地喝了一口,眼睛还在书上,奶奶不高兴了,一把把书抢下来,扔在了书堆里,然后开始教训小孙子:“你知不知道,不喝水就会上火,上火了就会发烧,到时候谁管啊,你爸你妈工作那么忙,不还得我弄你嘛!快,喝水!”小男孩无奈地喝了几口,然后又趴到女儿这里,和女儿看书。奶奶当然又不干了,连拉带扯地把孩子弄起来,两个人走出了书店。
我和弟弟做事情都比较专注,仔细想想,经验就是从小没人管。我小的时候,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家里条件不允许,于是我的童年有大把的时间发呆,有大把的时间做好一件事。四岁到六岁,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爸爸单位大院度过的,我自己每天观察蚂蚁,观察青蛙,冬天在雪地上作画,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得很痛快。
童年的院子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幼儿园童年院子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