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1

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流着泪,搭起了灵棚。后勤工人默默将灵棚周围的积雪扫了一遍又一遍。全院职工一面流着泪一面扎着圣洁的白花。美容科的医生为她整理遗容,小心翼翼地为她化妆,要把我们尊敬的好院长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李秋实院长平生的第一次化妆,也是最后一次化妆。我们医护人员自发地组织起来,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下,穿着单薄的白大衣,胸前佩戴着圣洁的白花,守护在她的灵前。我们多么想再陪陪她,再陪陪我们爱戴的秋实院长;多么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再多看一眼我们尊敬的秋实院长!

12月31日,全院职工、全县家乡父老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她的遗体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人们伫立在寒风中为人民的好医生、我们的好院长——李秋实同志送行。当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向她最后告别,抬起她的灵柩时,人们悲痛欲绝。人群中自发地让出一条通道,两旁打出了“我们永远怀念您,李院长!”的条幅。人们挤在灵车前哭喊,呼唤着李秋实的名字。

1963年,党组织保送她进了本溪卫校。1967年,毕业后没等人家询问,她就主动表了态,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八里甸子穷乡僻壤,李秋

实一呆就是三年。三年里,她跑遍了这里的沟沟岔岔,成了当地农民的贴心人。也正是在这里,她学会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责任”。

1970年,她调入县医院。那时县医院缺人,缺设备,也缺少完备的科系。1971年,她被选派到本钢总院进修耳鼻喉科,回来后她马上投入这个填补桓仁地区空白的科系建设中。耳鼻喉科的成立,使秋实医生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

在李秋实人生52个春秋中,无不充满着奉献的崇高旋律。自1993年李秋实就任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以来,在县医院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每一处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人心,发展事业。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2062万元,增幅达109%,人均收入由3905元增长到12524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改善医院环境总投入80多万元,后勤附属设备投入100多万元。

过去,由于县医院没有ct机,许多重危、疑难病人需要花钱雇车到外地做ct检查,既延误病情的及时治疗,又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各种困难。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这个实际困难,同时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水平,李秋实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资金。经过艰苦努力,医院投资250万元,购入一台全新而先进的ct机。这台ct机自1995年投入使用以来,每年的使用者高达3000多例。引进ct机后,医院又陆续购置了彩色超声波检测仪、血磁治疗仪、血球计数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县医院诊断治疗水平,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医院的收入。

在抓好医院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李秋实十分注重加强医院的软件建设,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李秋实认为,上级医院的培训与指导,是提高医疗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偶然的机会,秋实医生从转诊回来的病人那里知道了沈阳医大几位医生的名字。虽然素不相识,但对知识的渴求和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使她大胆地提起笔来向他们求援。多封来信感动了医大的医务人员,他们破例接纳了这位只有中专文化的山村医生前去进修。机会难得,她倍加珍惜。别人管5张床,她管11张;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抢着去干;遇到简单的手术,她抢着做;遇到疑难的大手术,她总是抢着当助手,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一记录。她这种求知若渴、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教授和专家,得到了许多专家和教授的悉心指导,使她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与患

者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她废寝忘食,经常24小时呆在病房里。晚上,她经常睡在患者的病床上。为了节省时间,她常常是买上几个馒头,倒上一杯开水,放几粒盐,这就算是一顿“美餐”了。一有空闲时间,她就抓紧时间写病志。按规定,进修一年以上,才有评优的资格,可是只进修了半年的李秋实却被破格评选为优秀进修医生。沈阳医大五官科主任李慧平说:“李秋实在我们医大进修期间,科简直成了我的一条胳膊。”

半年进修,不仅提高了她的技术水平,也让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还是不停地学习技术,不停地训练技能。一有空闲,她就买来小猪崽、小兔子等,练习下气管镜,练习取异物。她多次向计划生育部门要来引产死婴,反复练习手术。有一次,她千方百计要来一个死婴,她要把进修学来的技术传授给她的学生。她拿着手术刀,手已经高高地举起来了,可她却慢慢地放下去了,她默默地念叼着:“孩子啊,你别怪我心狠,我今天在你的身上解剖,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说完她才开始解剖。边手术边讲解,不知不觉已经是深夜了,学生回去休息了,她又拆开缝合线,重新练习,反复研究。面对苍白无色的死孩子,她有些恐怖,有些心痛,但是出于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她只好这样做了,她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困倦。

在她的积极领导和大力支持下,1995年以来,县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300多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这个数字相当于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人均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还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讲课、坐诊、技术指导49人次。不仅如此,李秋实还把加强院内的业务学习、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医院每年都系统地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县医院成为了人民信得过的医院,迈入了全省同级医院较先进行列。

艰苦创业、勤俭办院

节省每一个铜板,勤俭办事业这种精神在李秋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李秋实花公家钱十分吝啬是出了名的,人们说她真的是一分钱也能掰成两半花。作为院长,她经常出差在外,院里没有小车,她不是坐客车,就是搭乘领导的车,或外单位出去办事的车。她经常给大家讲这样做的好处。她说坐客车可以经常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了解到群众对县医院的反应;搭领的车既省钱,又能抓住机遇,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各方面对县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一举两得。

医院决定装修,县内外20余家厂家前来洽淡。为了节省资金,李秋实组织班子研究决定,进行公开招标。刚开始,厂家们以为,招标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可是三轮下来后,同等质量的铝合金窗每平方米价格从170元降到140元。各位厂长服气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招标,我们干不上心里都服气。

药品购销价格和回扣是医院管理中的大事,李秋实对此十分关注。为了具体掌握其中的实际情况,李秋实先后跟随采购人员外出购药。有两次,她还把在县药检所工作、药检经验丰富的丈夫拽着为他们把关。每次进药,她都要求对方将回扣等一切费用从价格中扣除,从而把价格压到最低点,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

县医院的对外接待业务很多。为了节省费用,李秋实想方设法突出山区特色风味,既让客人满意,又不失之盛情。她请人吃饭,常常是几十元钱、百八十元钱就吃一顿,能省则省。作为一个拥有500余名职工的医院,配置一辆用车并不过份,但李秋实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她认为现在医院还很困难,有钱要花在刀刃儿上,用在医疗设备的购置上。所以直到现在,县医院一直没有购置小汽车。前几年,某家药厂与医院的业务量较大,主动提出回扣医院一台桑塔纳轿车。她表示,医院现在经济困难,我们领导没

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楷模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流着泪,搭起了灵棚。后勤工人默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