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开始担任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的陈惠英同志,被残疾儿童家长亲切地称为“好帮手”、“贴心人”。六年来,她以中心为家,视中心儿童如子,将“面向残疾儿童,以爱心铺就康复之路”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以满腔热忱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把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亲情送到残疾儿童心坎上,谱写了一曲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奉献之歌。
一、克服困难开新业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刚从工交幼儿园调任康复中心主任,尽管她是学幼儿教育出身,但对于特殊教育,毕竟隔行如隔山,一切还得从零开始。为了尽快掌握新的特教业务,她自费去广州市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学习。期间,为全方位观看医院如何组织课堂康复活动,她连续七天直接住在医院的病床上,跟着康复科的工作人员学习。通过每天观察学习到晚上十点多的努力,她终于初步认识到了康复究竟是什么。回来后,她第一时间开始到处挖角。不但将自己的老同事挖过来,还组织专家面试,一番招兵买马之后,终于聚集了一批初生牛犊,初步搭建了一个康复的团队。
,鉴于实际发展的需要,中心计划开设自闭症班。那时国内没有几家专门从事自闭症康复的机构,中心没有什么经验可用来借鉴,新计划面临困难重重。可是每次看到那么多自闭症家长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求学无门,陈惠英总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坚定新计划,决定摸索着做。通过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到香港学习自闭症教导,她对于自闭症康复教育逐渐有了把握。接下来,她手把手地教中心的员工,一个带一个地一点一点把自闭症班从无到有的创办了起来。
二、开拓进取创辉煌
面对从无到有的康复中心,陈惠英没有为这个新生成绩而裹足不前,反而更是催马加鞭,带领团队开拓业务,提升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聋儿康复方面,由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及聋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慢。为了给聋儿提供正常的语言环境,提高聋儿的社会适应力,陈惠英设想创建一个“聋健合一班”,但在招生一开始她就遇到乐很多难题。由于是特殊教育机构,很多家长一听到“残疾”两个字就直摇头,更别提愿意将自己的小孩送进什么“聋健合一班”。后来,陈惠英想到了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周围工厂的工人资源,于是,她亲自拿着招生宣传单页到工厂一份份派发,最后,终于收到两个小孩。尽管只有两个生源,她还是顶着压力开了“聋健合一班”。仅仅两个星期后,两个孩子的家长惊奇的发现,自己孩子的卫生情况、生活习惯和礼貌等都大大改善了。另外,借助聋孩子语训的丰富经验,聋儿教师很快也把小孩子满嘴家乡话训成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后来在两名家长的带动下,很多工人的家长想自己的小孩进来学习。最终,中心“聋健合一融合教育”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