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评职称工作总结
记者:据说美国大学在评职称时看三项,分别是学术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评定这三个方面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田晓菲:在评正教授的时候,主要看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情况。学术研究能力则主要看出版情况,出版数量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质量,看著作出版后的评介和产生的学术影响。教学能力则主要依据历年来的学生评议。社会服务也占一定分量,但是转正之后才更注重,每年做个人总结都要谈到。
记者:从您个人的经验和感受看,您认为哈佛在教授职称评定问题上是如何最大限度确保公平和公正的?这样的评定体制能否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
田晓菲:评审结果由多人、多方因素决定;职称评定对当事人绝对保密,使校内同事和校外同行都可以畅所欲言,这些都是保证公平学术体制的重要基础。但是必须指出,这样的评定体制不是哈佛一所学校所能独力支撑的,而是有赖于大气候、大环境,也就是美国大学整体上学术体制的完善。否则,一两所名牌大学再怎么改善职称评定体制也是没有用的。
记者:我们前面谈到,职称评定主要看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但是坦率讲,有没有潜规则?比如年龄、性别、国籍、血统、家庭背景、与单位同事乃至和学术圈内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评职称?
田晓菲:年龄、性别、国籍、血统、家庭背景,和职称评定没有关系。学术交流与沟通是一回事,人际关系则是另一回事。前者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自然应该具备的,后者在我看来在职称评定里没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尽可以擅长
记者评职称工作总结
记者:据说美国大学在评职称时看三项,分别是学术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