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政监督工作汇报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权力滥用”催生“官员落马”现象不乏其例。倘若,县级党政“一把手” 失去监督,其代表的地方组织权力“塔顶”出了问题,危害社会程度众所周知、不言而喻。
因此,加强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既是有效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举措,又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经过初探,笔者认为可以把其概括为“面临五大危机,存在五个原因,提出五项对策”三句话。
一、当前县级党政“一把手”面临五大危机
一是权力集中且自由裁量弹性大。党政“一把手”工作涉及面广,且在地方位高权重,特别是“三重一大”权力只限原则性规定,没有量化的界定,存在的腐败风险非常大。极少数党政“一把手”违背集体领导原则,大权独揽,唯我独尊,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置党的组织原则于脑后,扰乱或空转正常程序,搞一言堂、家长制,听不得不同意见,对于敢于提反对意见的人打击报复,坏了规矩,乱了分寸,最终遭到“清算”,自毁“前程”。
二是拒腐防变意识淡化。平时放松修身养性,动摇理想信念,背弃党的宗旨,私欲膨胀、方向迷失,极易被不法者“下套”。“落套”之后,由他们牵着鼻子走,深陷腐败泥潭难以拔足。
三是监督时空范围扩大。一方面,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的八小时内外活动空间太大,并行为诡秘;另一方面,上级无法做到及时监督,同级难以实施有效监督,下级根本无力进行监督,致使对其监督更加乏力。四是刻意规避法纪约束。
对法纪置若罔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极力规避法纪,或钻制度漏洞,或打擦边球,或借幌子搞变通,行权外走“阳光运作”,内行“暗箱指定”,权力公开图于形式,让人“雾里看花”,败坏党风,带坏政风、民风。五是甘当不法者“棋子”。
县级党政“一把手”既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又是不法者以糖衣炮弹狙击的重点。面对财物
县级党政监督工作汇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