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历代习俗
有关元宵习俗的记载,大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较有系统的记载,首推宗懔(五○一~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有在正月十五夜迎紫姑的习俗。他并在按语中引了刘敬叔(约三九○~四七○)的《异苑》来解释这项习俗:“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云是其婿)不在,曹夫人(云是其姑)已行,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迎紫姑,是为了“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紫姑为蚕神的典故大约来自吴均(四六九~五二○)的《续齐谐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宗懔记载了当时人“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的习俗。但他们所祭祀的对象是门户而非紫姑。祭祀的方法是以杨柳枝插在门上,看杨柳枝指向何方,就以酒肉及豆粥插上筷子来祭祀。
除了《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外,魏晋南北朝的元宵习俗还散见
元宵节的历代习俗
有关元宵习俗的记载,大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较有系统的记载,首推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