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学习科学发展观
追求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我国国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最重要职责。社会转型期人的幸福感相对较低,未来中国的发展,要加强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良性互动。
幸福,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也带来了对幸福图景的再次审视。日前,一份家庭幸福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反而较低。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我们的幸福为何难以同步提升?现实中又有哪些因素淡化了我们的幸福感?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面对未来,我们怎样获得更多的幸福?这当中,政府有着怎样的责任?社会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去追求幸福?普通人又对幸福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期许?
本期“时事观察”,让我们一起品味和讨论“幸福”。
经济增长转化为幸福感需要条件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一般认为,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可以使人感到更幸福。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与人们的幸福感往往是正相关的。
这种相关却是有条件的。总体而言,收入水平高且分配相对公平的国家,国民幸福指数也会相对较高。尤其是当收入水平起点较低时,人们的幸福指数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但是,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幸福感与GDP增长的关系逐渐呈弱相关状态。从国外经验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收入增长就不一定能够导致幸福感的增长。
自18世
幸福学习科学发展观
追求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我国国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