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和谐: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如今,没有人怀疑物质生态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而文化为人们提供的是精神生态,在坚持发展文化主旋律的前提下,形成多样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实现的和谐社会不是局部的和谐,而是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的社会和谐;也不是暂时的和谐,而是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其中具有基础性、普遍性且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就是文化和谐。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是一个相对的、发展中的概念,它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有差异、有不同,才有和谐的存在。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迄今为止,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尚未出现。从美学的角度讲,差异是一种美,有差异的存在,才能形成和谐。没有差别,也就无所谓和谐。正因如此, “不同而和” 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常态,是肯定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要消灭各种差异与矛盾,而是要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产生协调与和谐。“不同而和”原则运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和谐: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