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企业文化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4

本期主持人:《财智》记者 陈西铭

特邀嘉宾:魏玉祺:品牌营销传播职业经理人

石章强:上海联纵智达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罗建法:《经理人》杂志高级编辑

中国的企业有文化吗?

20世纪70年代,企业文化一词伴随着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闯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它逐渐被团结、奋发、创新等词代替。有些企业搞了几个员工生日庆祝晚会后,就认为已建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写了一些标语、口号之类的东西之后,就认为企业理念已在员工心中扎下了根。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捧着企业文化,将其当作发展的法宝,可他们真的理解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吗?

以下我们请到的三位嘉宾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也许他们无法为企业文化热这种现象做一个精确的结论,但是他们的冷静的头脑将帮助我们分析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文化是柄双刃剑

主持人:国内的企业纷纷祭起文化的大旗,仿佛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能飞速提高,企业就能迅速壮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魏玉祺:企业文化被当作“宝”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身就需要一个精神,这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事。好的企业文化也的确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收益,比如方太集团提出“产品、厂品、人品”的文化精髓,贯彻得非常好,在企业内部树立了很好的情感形象。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点金石,文化的根本在于效应而不在于框架,拿健力宝的“三位一体(名称、商标、产品)”企业文化理论来说,它曾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但由于过度注重外部框架,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这种所谓的文化并未给健力宝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

罗建法: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像松下,惠普,IBM,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个帮助,是自助而不是他助,因为企业文化本身是企业存在的一种体现。它不是来自外部的。现实中,很多企业看起来很美的“企业文化”似乎都没用,那不是因为真正的企业文化没有用,而是它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存在的真实反应,企业的所有活动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但是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是通过搞一些文体活动“建设”出来的,或者是 “总结”出来的,这些写出来的“企业文化”远远不能涵盖真正的企业文化。

石章强:我认为企业文化之于企业,不客气地说就像“吃狗肉”一样,助强不助弱。如果说它能够助推企业飞速成长的话,那也是指那些适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前提也只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而言。而不适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只会加速企业的死亡步伐。三株的快速死亡和红桃K的稳步增长,无不是企业文化的积极推动和消极妨碍产生的作用。

企业文化就像是一柄双刃剑,究竟是宝还是利刃,都取决于企业自身。当企业是一种朝向良性的存在时,它就是宝,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就是利刃,会伤级企业自身。比如,小霸王的老板文化,就使段永平受不了,后来段离开小霸王自创步步高,使小霸王元气大伤。安然的“压力锅”文化,对内部员工采取残酷的优胜劣汰制度,迫使员工使不手段,最后弄得企业出大问题。

主持人: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那么老板如果不在或者换人了,企业的文化将随之改变吗?

魏玉祺:这正是我要提出的观点,我认为企业文化其实就是“黑蚂蚁效应”。有人对黑蚂蚁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列行走的黑蚂蚁最后面的一个拿起,前面的队伍会继续整齐行走;如果把中间一个拿起,前面的依然整齐,而后面的却四处乱跑;如果把最前面的一个拿起,整个队就像炸了锅一样乱成一团。在企业中,老板就是队伍的领队,文化也是老板的文化。世界上的各大企业莫不是如此,松下是松下幸之助的文化,肯德基是那个老头子的文化。当企业把固化的企业文化当作一个精神符号时,换人不换人就没什么大碍了,肯德基就是很好的佐证。

石章强:我不这么认为,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的局限性,制度管理和法治管理还不可能成为企业的主流,因此,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文化都带上老板文化的烙印,整个企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都会带上老板的个人好恶。往往老板一旦发生变化,企

中国企业文化

本期主持人:《财智》记者 陈西铭特邀嘉宾:魏玉祺:品牌营销传播职业经理人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