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市场文化营销背后的品牌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供不应求,到90年代的生产过剩,再到2000年以后的一次次洗牌,陶瓷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也经历了从没有营销,到价格大战,再到文化营销的逐步进化,而每一次营销模式的蜕变,都会使一批企业迅速崛起,也会有一批企业黯然消逝。当中国陶瓷业逐步进入决胜品牌的时代,陶企们也开始了文化营销之旅。然而由于对品牌文化的曲解与急功近利,这场“文化风”刮得让人有些不寒而栗。记者在走访市场与业内部分知名企业之后,隐隐感到了这场文化大战背后的品牌危机。
陶瓷市场风雨飘摇
业内人士分析,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扬, 房地产新政抑制房产热潮,陶瓷卫浴零售竞争将继续加大,80%的品牌极有可能被淘汰,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将很快出现破冰。
由于同质化严重,缺乏研发创新,瓷砖市场仍处于一片混战当中,但是,随着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消
费者除了对产品质量关注之外,对花色品种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产品有更多的附加价值,而且在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的压力之下,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让企业不堪重负,如何从品牌、文化、服务上寻求利润增长点成了行业的热点。金舵陶瓷市场策划部副经理谷马昌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虽然在抛光砖领域,金舵可谓是开创鼻祖,但在保证品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金舵同样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丰富自身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从细节上感受到金舵的人文关怀与品牌内涵。
在日趋壮大的卫浴业,“高端高利润”产品市场仍大部分掌握在美标、科勒、法恩莎等国际实力品牌企业手中,而对
中国陶瓷市场文化营销背后的品牌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供不应求,到90年代的生产过剩,再到2000年以后的一次次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