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话 高建华:谁说潮流都是对的?
文化变革,慎动外科手术!
《中外管理》:按照现在的主流观点,在变革的时代,变革与转型是必然的,死守过去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卡莉求“变”本身错了吗?抑或者只是求“变”的方法错了?
高建华:如果卡莉在变革惠普文化时,只是选择在原基础上增加些许内涵(而不是伤筋动骨),进行不断优化、循序渐进的“中国式”改革,也就是进行工程项目式的改革,而不总是一意孤行地意欲改造别人,其效果会比现在好得多。
《中外管理》:那么企业文化,特别是有底蕴的企业文化,是否可能通过并购来优化?
高建华:借并购来改革企业文化,我觉得就像用别人的血来实施外科手术,一旦血型不对,就可能造成死亡,甚至同血型也可能有排异。比如:惠普与康柏,都是做IT的,都是美国企业,看起来很相似,但其间的基因差异非常大。
所以,靠并购来实现快速成长,我觉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思科是例外,因为它“生下来”的基因就是并购,就好比戴尔的基因就是迅速。他们都习惯了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且人家始终在走自己的路。卡莉却想让惠普学别人,把自己“变成”别人,这是很难成功的。
做企业,凡是当它失去自信的时候,做的决策一般都是错的。我很同意惠普前任CEO路?普莱特所说的:“惠普不需要向外人学,自己内部从不缺乏好主意,我们只要能贴近员工去倾听……”
过去,惠普也没少并购,但对象都很小,目的只是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而且由于对方很小,能够很快被惠普文化所同化。所有成功的并购,都是大吃小。所谓“强强联合”,都是骗人的把戏!
别为“时代”而失去自我
《中外管理》:今非昔比,当初“惠普之道”诞生在整个IT产业利润丰厚的时期,而现在IT光环不在,变成了利润微薄的“砖头”产业时,亲和稳健的“惠普之道”还行得通吗?回归“惠普之道”还可能吗?
高建华:产业利润摊薄看似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导火索,其实这种观点恰恰是导致这种现象的纵火者!
为什么?因为你放弃了产品与战略的差异化!如果你放弃差异化而走向同质化,就必然会引发价格战。没有人逼你,是你自己选择了卷入战争!当然,取得肉搏战的胜利是很过瘾,但你过得很辛苦。而老惠普原来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产品精致、高端,别人做
主题对话 高建华:谁说潮流都是对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