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怎样理解企业竞争力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21

怎样理解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竞争力”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甚至普通百姓……,几乎人人都在说“竞争力”。概念的广泛使用,往往使其变得越来越具有包容性,涵义边界越来越模糊。现在,当人们讨论企业的“竞争力”时,几乎可以涉及同企业相关的一切方面。那么,在如此泛化和众说纷纭的竞争力讨论中,我们将如何把握竞争力的精髓呢?

如何科学地解释企业竞争力?研究企业的最古老的学科是经济学。那么,经济学是怎样研究企业和企业竞争的呢?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是演绎的,即从最基本的假定出发,以逻辑一致性为原则,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出一系列结论。经济学的这一特征,使之成为社会科学中最耀眼和最具科学形式的一支,被比作“王冠上的宝石”。但是,经济学逻辑的严密性,并不总能保证其结论的公认性。甚至,经济学可能是所有学科中唯一可以让结论相反的研究成果同时获得奖励的学科。例如,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授予了缪尔达尔和哈耶克,而他们的观点却针锋相对。

那么,为什么逻辑严密的经济学,却可能会推论出完全相悖的结论呢?这是因为,经济学的理性主义方法将客观现实抽象到极至的纯粹,就会丢失许多经验信息;而从不同的假设前提出发更会“合乎逻辑”地推出不同的结论。我们知道,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是,假定经济行为人都是“经济人”,他们的行为完全是“理性”的:即趋利避害,精于计算,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定,而不受文化、感情、习俗、道德、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因此,经济学假定,个人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者“收入最大化”,推论到企业,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成为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实际上,也就是假定人和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有企业的决策原则和行为特征在本质上也是一样的。而微观经济学就是运用严密的演绎逻辑方法,描述了所有个人和企业的理性行为和决策原则:例如,怎样决定价格和产量、如何进行购买、按什么原则配置资源、选择什么技术、雇用多少工人、支付多少工资,等等。当然,经济学并不否认现实中的个人以及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性,而是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将这些差异性抽象化,假定所有个人及企业的性质和行为逻辑都是相同的。这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的基础。

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竞争力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竞争力这一概念的最基本的含义恰恰是:各个企业是不相同的,有的企业具有竞争力,有的企业缺乏竞争力。换句话说,经典的经济学以假定“企业同质”为基本逻辑前提,而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却是要解释“企业异质”,即为什么有些企业竞争力强,有些企业竞争力弱;或者,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具有长久的竞争力,什么样的企业一定不会有竞争力。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遵循了经济学原理,即认为:凡是按照经济学原理进行决策和行动的企业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违反经济学原理的企业就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尽管现实中确有一些企业可能因不懂得经济学,违反经济学原理,错误地决策和行动而

怎样理解企业竞争力

怎样理解企业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力”特别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