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
1978年的春天,当蔷薇花开满篱笆的时候,一只喜鹊落在我家门前的苦楝树上,对着我家的两间破屋叽叽喳喳叫起来。此时,娘正在厨房的柴灶上做饭,红红的柴火在她的脸上跳跃,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光亮。
今天有什么喜事?我疑惑地问娘。娘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我,好久,神思才从遐想里拉了回来,少女般羞涩地朝我一笑,这是我记事以来看到的娘最美丽动人的一笑。
果真,娘神秘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把嘴靠近我耳边,努力压抑着心中的喜悦和激动,悄悄地说,“妈要进纺织厂做工人了!”
娘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有纺织厂的机器轰鸣声袅袅飘进我耳朵,让我的双眼发亮。我似乎看到了娘戴着白色的兜兜帽,围着白围巾,巡视在织布机前。一匹匹白雪似的布匹从机器的大口里吐出来,娘的头微微仰着,眼神专注地看着一根根琴弦样的细纱,看到一根纱头断了,便会用灵巧的手拈起来,飞快地打了一个扁结,然后微微一笑,又转到别的机器前巡视。
这是记忆中的一个难忘场景。1978年春天,镇纺织因征用我们村的数十亩土地,给了我们村几个招工名额。这就意味着村里将有几个女人一步踏进天堂,和鹅洲镇上那些细皮白肉的女人一样成为一个纺织女工。
小镇古称鹅洲,传说范蠡和西施为逃避越王勾践的迫害,曾装扮成渔民,驾一叶装满白鹅的小舟,弃官隐藏在这里。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积淀,江南暖风细雨的浸润,使这个水乡小镇有着天堂般的美丽。
我们村和鹅洲镇只相隔一条青石板小路。村路只有三里长,鹅洲古镇在路的那头,我出生的村庄——鹅洲公社陆家生产队在村路的这头。每天,我们会去镇上的农机厂、耐火材料厂捡拾煤渣;黄昏的时候也会提着两只竹篾壳的热水壶,像镇上人一样晃晃悠悠地到中兴桥下面的老虎灶上打壶水,然后再晃晃悠悠地从镇上走回家,然而,走着走着,一声悠长叹息便会从心里奔涌而出——这天堂般的小镇不属于我们。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